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刘备去往青州后,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令关羽出阵,关羽一刀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曹操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2、刘表死后,曹操南征荆州,刘表次子刘琮降了曹操。曹操攻刘备,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取荆州,弃新野而移兵樊城。后又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3、鲁肃举荐庞统辅佐东吴,孙权嫌庞统丑陋无礼誓不起用。庞统带着鲁肃的举荐信投刘备。刘备也嫌恶他丑陋无礼,派他任耒阳县令,庞统终日酗酒不理政务。刘备派张飞巡察,发现庞统非同寻常的治事才能。刘备自责道歉,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4、孔明带大军与刘备会合,定计活捉张任。张任出城交战,被黄忠、魏延、严颜、张飞合围,赵云又堵住其退路。张任逃跑途中被张飞军士活捉,至死不降。刘备不忍杀之,孔明杀他成全其名节,刘备厚葬了他。

5、马超带兵打葭萌关要生擒刘备,逼刘璋割二十州。张鲁派杨柏监军。孔明用激将法迫张飞立下军令状,让张飞打先锋,张飞与马超从午后杀到天黑,又点灯火夜战,难分胜负。刘备担心伤了二人,下令罢兵。

6、关羽率军往夺荆州,但士卒皆无战心,关羽大败退守麦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不从,弃麦城往西川撤退,路遇伏兵,关羽被擒。孙权斩了关羽首级,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追封荆王。

7、刘备在白帝城染病不起。诸葛亮赶来,刘备托以后事,并作出诸葛亮可取刘禅而代之的遗嘱。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刘禅为帝,为后主,感念刘备知遇之恩全力辅佐幼主。

8、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军50万南征孟获,采纳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七擒七纵孟获,以德服人,使蜀汉后方得以稳定。

9、诸葛亮退回汉中,为正军法,挥泪斩马谡,并向后主上表自贬职务三级,以右将军行丞相事。此后,诸葛亮又四出祁山,但都未取得进展。

10、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相拒。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依样仿造中计,被蜀军劫去。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诱司马懿入上方谷,雷炸火烧曹军。突遇大雨,火灭雷哑,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

11、诸葛亮强支病体处理军务,积劳成疾,吐血不止。他知命不久长,就授兵书给姜维。八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54岁。临终时暗中安排杨仪和姜维,在魏延谋反时,乘其不意杀了他。最后魏延死在马岱刀下。

12、曹操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灭袁绍,除吕布,杀刘表,砍袁术,去马腾,降服张鲁,大战马超。

13、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孙策)

14、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5、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马谡)

19、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20、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1、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2、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23、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4、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2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26、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8、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2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30、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孔明对孙权(鲁缟,鲁国的丝织品,据说是最薄的。强力的弩剑到了射程终了时,已经没有力量了,即使是鲁缟也不能穿破。)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 30句菁华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3、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8、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9、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10、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2、周瑜: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乃庐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13、周泰:一人彪形虎体,目朗眉浓。

14、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15、马腾:腾身长八尺余,面鼻雄异,秉性温良,人多敬之。

16、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凃脂。

17、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8、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9、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20、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1、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22、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2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24、刘备,人中之龙也,生*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25、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26、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2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28、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29、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曹操

30、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2)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

1、刘备逃离荆州后,遇见水镜先生,向他举荐伏龙、凤雏。刘备访伏龙、凤雏未果,却得徐庶,帮助他大败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徐庶逼至许都。徐庶辞别之前向刘备保证觉不向曹操献一计,并且举荐了伏龙——诸葛亮。

2、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终于促成孙刘联盟。周瑜嫉恨诸葛亮才华不能为吴所用,派诸葛瑾劝说诸葛亮事吴不成,即起心暗害。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请鲁肃劝告周瑜共同对付曹操,不要相互谋害。

3、张飞取了巴郡,严颜相助,沿路关隘皆被劝降。刘备连夜带兵偷袭张任营寨。张任退守雒城。刘备攻打四天,兵力渐乏。张任趁刘备退兵时出城追杀,张飞与严颜大军来救。张任退回雒城。

4、马超带兵打葭萌关要生擒刘备,逼刘璋割二十州。张鲁派杨柏监军。孔明用激将法迫张飞立下军令状,让张飞打先锋,张飞与马超从午后杀到天黑,又点灯火夜战,难分胜负。刘备担心伤了二人,下令罢兵。

5、关羽率军往夺荆州,但士卒皆无战心,关羽大败退守麦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不从,弃麦城往西川撤退,路遇伏兵,关羽被擒。孙权斩了关羽首级,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追封荆王。

6、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军50万南征孟获,采纳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七擒七纵孟获,以德服人,使蜀汉后方得以稳定。

7、失街亭后,诸葛亮迅速安排退兵之计。司马懿逼近诸葛亮所驻西城。城中仅二千五百名老弱残兵,诸葛亮料司马懿会认为自己*生谨慎,不会冒险,大开城门,让老军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则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弹琴。司马懿赶来,惧有伏兵急令撤退。撤到武功山小路时,又遇诸葛亮事先布置的兵士大喊大叫,魏军不敢久停,尽弃辎重而逃。

8、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相拒。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依样仿造中计,被蜀军劫去。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诱司马懿入上方谷,雷炸火烧曹军。突遇大雨,火灭雷哑,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

9、诸葛亮强支病体处理军务,积劳成疾,吐血不止。他知命不久长,就授兵书给姜维。八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54岁。临终时暗中安排杨仪和姜维,在魏延谋反时,乘其不意杀了他。最后魏延死在马岱刀下。

10、刘备依附曹操,为防曹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为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俩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俯身拾筷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11、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带甘、糜二夫人去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到了袁绍地盘,刘备却又去汝南投了刘辟。关羽在卧牛山收了关西大汉周仓,往古城与张飞、刘备相会。三人计议结连荆州刘表以脱离袁绍。

12、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孙策)

1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4、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5、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6、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

1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8、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9、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评张飞)

2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21、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2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3、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25、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26、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27、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28、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29、东汉末年,汉气以衰,汉肯定要灭国,不管是哪一个人只要他灭汉或挟天子都要被称之为奸雄,但是奸雄只是一个名号,而挟了天子却可以令诸侯其好处大过一个不好的名号,曹操看到了这一点为打下江山而做了基础。

30、曹操不记前嫌,广招人才。曹操曾3次发表求贤令以找人才。曹操还不计前嫌,张绣曾杀死曹操之子曹昂,曹操爱将典韦,但曹操不计前嫌,当张绣投奔时也收入门下。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30句菁华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

4、孙乾见绍不肯发兵,只得星夜回小沛见玄德,具说此事。玄德大惊曰:“似此如之奈何?”张飞曰:“兄长勿忧。曹兵远来,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玄德曰:“素以汝为一勇夫耳。前者捉刘岱时,颇能用计;今献此策,亦中兵法。”乃从其言,分兵劫寨。主

5、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7、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8、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9、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0、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11、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2、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3、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4、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5、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16、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1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慰*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8、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9、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0、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21、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张飞对玄德、云长语

22、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23、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郑泰语

24、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25、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26、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杨彪对朱儁语

27、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刘备语

2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9、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3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4)

——三国演义成语及歇后语 40句菁华

1、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2、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3、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4、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5、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6、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7、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8、曹操*——一乱来一气

9、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10、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11、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12、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3、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4、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15、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16、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7、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18、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19、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20、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21、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22、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23、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24、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25、关公开凤眼——要*

2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7、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28、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29、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30、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1、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32、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3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34、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35、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36、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37、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38、鲁肃宴请关羽——暗藏杀机

39、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40、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生不如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5)

——三国演义人物歇后语 40句菁华

1、周瑜打黄盖——解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关羽开凤眼——解释:要*

3、司马懿破八卦阵——解释:不懂装懂

4、司马炎废魏主——解释:袭用老谱

5、许褚斗马超——解释:赤膊上阵

6、张飞戴口罩——解释:显大眼

7、诸葛亮焚香操琴——解释:故弄玄虚

8、张飞战马超——解释:不分胜负

9、孔明挥泪斩马谡——解释:执法如山

10、关羽守嫂嫂——解释:情谊为重

11、司马夸诸葛——解释:甘拜下风

12、赵云大战长坂坡——解释:大显神威

13、张飞吃秤砣——解释:铁了心

14、孔明皱眉头——解释:计上心头

15、孔明借东风——解释:巧用天时

16、刘备编草鞋——解释:内行

17、蒋干盗书——解释:聪明反被聪明误

18、庞统当知县——解释:大材小用

19、关羽流鼻血——解释:红上加红

20、关公面前耍大刀——解释:自不量力

21、关羽走麦城——解释:末日来临

22、刘备三顾茅庐——解释:好难请

23、张飞戴口罩——显大

24、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5、刘备*——心慈手软

26、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27、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8、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29、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30、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31、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32、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33、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34、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35、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36、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37、关公脖子里长肉瘤——脸红脖子粗

38、张飞战关公(关羽)——忘了旧情

39、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40、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6)

——《王阳明》读书笔记 30句菁华

1、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2、虔诚的坚持唯一志向,是读书之本;循序渐进,是读书的方法

3、要避免灾祸,就要守护内心的光明,尽管表面上可以屈服。采取这种态度,再大的灾难都是浮云。有时候,人必须隐藏他的光芒,以便在当时的困难处境之下仍能让他意志占上风,内心深处必须意志坚定,并且要一点都不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困难中坚持

4、人的力量永远来自心灵。当你的心灵产生力量后,外界的环境看上去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险恶了

5、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6、朱熹是通过经书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陆九渊是通过*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二人虽然在得到天理的方式上不同,可都认为“知行”是有先后次序的。而我却认为,知与行是合一的。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二者是一回事

7、王阳明心学是一门要人去外面建功立业的学说,而佛道是龟缩避世的学说

8、“存天理去人欲”,去人欲的目的就是让人心存天理,有真理在心,就不会对任何荣辱动心。他以此希望人人都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任何事和物来触之,都不会因之而动。

9、王阳明心学说的是,不要迷信自己的经验。世间一切瞬息万变,拿从前的经验对待新出现的事物是胶柱鼓瑟。尤其是当你面对新对手时,经验就是道教的丹药,会神不知鬼不觉地置你于死地

10、人面对事情时如果有侥幸心理,必定失败。即使真有人能躲过,但大多数人一定躲不过

11、道理其实就在你心中: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12、仁者所以无惧,是因为做事全凭良知。

13、王阳明一生*证了三次道:一次是贵州龙场证出了格物致知的灵动之道——心即理;第二次是在江西南昌证出了“致良知”;第三次就是这次在浙江余姚证出了“四句教”

14、要学会王阳明心学非常简单:只要按良知的指引去真切地为人处世,并持之以恒,圣贤的境界就在眼前

15、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广西,王阳明的战场不在外而在心上。他最擅长的实用心理战既简单也不简单。说他的心理战简单,不过是用真情实意感动对手,或是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招数让对手晕头转向,然后发出致命一击。说他的心理战不简单,是因为他的心理战表面上看没有规律可循。什么时候该用招抚,什么时候该采取军事行动,看似随心所欲,其实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分析过程

16、他在精神上的艳遇让他早年的内心世界放荡不羁

17、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是非”属于智慧,“善恶”属于道德,圣人也不过是既有智慧又有无懈可击道德的凡人,而你一出生就具备这两种素质,所以你就是个潜在的圣人。只要你按良知的指引去思考做事(致良知),那就是圣人了。自然而然致良知的,是圣人;勉强自己而致良知的,是贤人;不肯去致良知的说明他的良知被遮蔽了,那就是愚人。虽然愚人的良知被遮蔽了,但他的良知却仍然存在。如果能致良知,那和圣贤就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圣愚的良知是一样的,只要肯“致”,那就是“人人皆可为尧舜”

18、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心中的贼有很多,不过不出七情六欲(七种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六种欲望:色、声、香、味、触、法)

19、我们的欲望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内,而不能让它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

20、人的私欲看似有六种,实际上只有两种,那就是名利之欲和生存之欲

21、上天赋予人的命运,悠远深邃,永不停歇

22、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人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人说是功名利禄,有人说是安居乐业,也有人说是用无限的知识充实自己。不论是哪种追求,都需要用心。专心做事才有可能实现追求

23、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它高屋建瓴,直指终极密码。

24、天下一切事情就怕“用心”两个字,任何一件事,只要你肯下苦功,肯用心,几乎就没有做不到的。

25、*人喜欢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幸福,而西方人则喜欢在和大自然的搏斗中获得幸福

26、“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首先要求的就是要我们在内心的良知上用功,良知光明了,它会指引你,做到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如果宇宙中的那些天理就在我们心中,那么,每个人不必向外去寻求,就可以在内心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

27、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8、蜜蜂能以最省的方式精准地建造坚固的六角巢穴,它肯定不懂人类的物理学,它靠的就是本能的直觉

29、理学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规范,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

30、王阳明对任何一件事只要痴迷起来,就会倾注十二分的精力,这种使人震惊的热情让他在每个领域都可以成为专家级人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7)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摘抄 30句菁华

1、人才济济  一举两得  恣意妄为  重金好马  班师回朝 

2、哭声遍野  不分胜负  横行霸道  仗势欺人  羞恼万分 

3、乐不思蜀  走投无路  杀戮百姓  无奈之下  偃旗息鼓 

4、初出茅庐  仗义执言  挂孝举哀  黄昏将近  旦夕之危 

5、轻举妄动  步步为营  无人可敌  相貌不凡  一亲芳泽 

6、人生如寄  无能为力  驱虎吞狼  班师回京  刮目相待 

7、万种风情  应声而出  得陇望蜀  人心涣散  浩浩荡荡 

8、带兵破贼  屡建战功  望梅止渴  胡作非为  舌战群儒 

9、单枪匹马  目瞪口呆  超群绝伦  火烧连营  下笔成章 

10、车载斗量  据为已有  四分五裂  愈战愈勇  腐败无能 

11、深信不疑  名不虚传  大器晚成  见利忘义  鞠躬尽瘁 

12、单刀赴会  虎踞龙盘  巢毁卵破  无力再战  胜利归来 

1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4、曹操一听大惊失色,于是便卖个人情给刘备,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

15、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6、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7、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18、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9、陶谦见曹操起兵报仇,杀戮百姓,不禁仰天痛哭。

20、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21、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22、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

23、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4、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25、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

26、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吾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

27、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

28、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

29、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30、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30句菁华(扩展8)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积累 30句菁华

1、汝比那颜良文丑如何?--关羽过五关时

2、谁敢杀我?魏延最后一句

3、布*生不好斗,惟好解斗,辕门射戟前吕布语

4、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周瑜对孙权的遗言

5、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6、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8、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9、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

10、曲有误,周郎顾--江东民谣

11、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12、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13、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语

14、陛下初登宝位,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与蜀同盟,共分天下,缓缓图之--张昭对孙权语

15、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王朗对帝语

16、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7、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后世对田丰的评价

18、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19、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2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1、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应传万载名后世对张飞的评价。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4、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25、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26、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27、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28、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2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0、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