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文子同升:指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

2、文治武力: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3、文章星斗: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写得漂亮,超群出众。

4、文章盖世: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

5、文修武备: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6、文无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同“文不加点”。

7、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8、文似其人: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9、文身剪发: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10、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11、文君新寡: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12、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13、文房四物: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14、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15、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16、执文害意:指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

17、允文允武:形容能文能武。

18、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

19、咬文齧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20、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21、舞文饰智:指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

22、舞文弄法: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23、温文儒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24、同文共轨: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25、深文周纳: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26、深文附会: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同“深文傅会”。

27、强文假醋:指假斯文。

28、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29、片文只事: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

30、旁文剩义: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31、广文先生: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32、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

33、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34、烦文缛礼: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35、多文为富: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36、单文孤证:仅有的证据。意指不足凭信。

37、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38、字顺文从: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39、质非文是: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40、满腹文章: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41、断发文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42、粗通文墨: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43、表面文章: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44、掌上观文: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45、偃兵修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46、析律舞文: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

47、舞笔弄文:指舞文弄墨。

48、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49、铺采摛文:指铺陈文采。

50、地下修文: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扩展1)

——描写自然环境的成语和解释 40句菁华

1、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2、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3、繁华胜地:繁华热闹,繁盛;胜地有名且风景优美的地方。热闹的名胜之地。

4、一草一木: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5、争奇斗艳:互相争斗,以新奇艳丽来取悦于他人。亦作“争奇斗异”。

6、观山览水: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7、月朗风清: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宁静美好的月夜。

8、水阔山高: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9、风月无涯:极言风景之佳胜。同“风月无边”。

10、水木明瑟:瑟洁净鲜明的样子。形容风景清爽洁净。

11、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12、月黑风高: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13、燕舞莺啼: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

14、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15、蛛网尘封:形容居室、器物等长期封存而无人过问。

16、迎风招展: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

17、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18、临风对月: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19、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20、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21、朱阁青楼: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22、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

23、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24、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25、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26、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27、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28、云蒸霞蔚: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29、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30、如登春台: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世界里。

31、墨子泣丝: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32、满目荆榛: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33、迷金醉纸:犹言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34、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35、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36、人间天堂:指人世间极美好的地方。

37、翩翩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

38、咂嘴舔唇:形容贪馋的样子。亦表示食物味道美好。

39、瑰意琦行: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常的行为。

40、琳琅触目:原指所见皆名流。后指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扩展2)

——论语中的成语和解释 40句菁华

1、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铺直叙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3、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4、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5、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6、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示例:谁知庄大老爷这笔款项情愿报效,只代子弟们求几个保举,更是——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7、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8、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示例: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反义词:废寝忘食。

9、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示例: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近义词:不为已甚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10、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示例: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近义词: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出处〗《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反义词: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1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14、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示例:酒自外入,机繇内泄。悔从醒生,——。(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16、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7、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18、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示例: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0、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1、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例:夏衍《秋瑾传》第三幕:“——,是革命党的本色。”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22、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示例: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23、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示例: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宋·许顗《许彦周诗话》: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

24、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26、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28、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9、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30、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31、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32、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3、年富力强: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34、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35、杀身成仁: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36、驷不及舌: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7、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8、言必有中: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9、言不及义: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40、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扩展3)

——八字的成语和解释 30句菁华

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2、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3、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5、福不重至,祸必重来:重:重复。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6、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7、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公:称丈夫的父亲。指修德属个人,不能互相替代。

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千个当兵的好找,但是找一个好的将军就比较难了。

9、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聚;庆:福。积德的人家,子孙必然会得到福泽。

10、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11、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兵器。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形容天下太*。

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善:擅长;贾:做买卖。比喻凭借优越条件,事情容易成功。

13、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14、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15、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门:门径;召:招致,导致。灾祸与幸福没什么定数,全由人自身招引。

16、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17、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18、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成:完功,成就;虏:俘虏。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阶下囚。

19、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0、江山好改,本性难移: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1、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22、风高放火,月黑*: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2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24、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探:探测;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25、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6、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怨女: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业。

27、千棰打锣,一棰定声: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同“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2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2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30、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扩展4)

——中考成语解释 40句菁华

1、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2、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不能与情感、友谊搭配。

3、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 了,多用来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用来形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4、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能用来形容凄惨的景象。

5、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6、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 用来形容艺术品。

7、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8、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9、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拘束。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0、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11、好高骛远:指在学习上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不用于褒义。

12、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不用于褒义。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15、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不能指一个学生。

16、爱憎分明:憎,恨、厌恶。对人或事物喜爱和憎恨的界限非常清楚。

17、变本加厉:厉,厉害、猛烈。本,原来。原指比原来的更加发展,现在指比原来变得更加严重。

18、不可救药:药,用药治疗。指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程度。比喻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9、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20、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屈服。指在压迫和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

21、成群结队:结,结成,形成。聚集到一起,结成一群一队。

22、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

23、春和景明:和,温和。景,日光。春光温煦,阳光明媚。

24、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25、骇人听闻:骇,惊吓,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26、厚此薄彼:厚,优待、看重。薄,看不起。彼,那、那个。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那个。形容不*等相待。

27、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招展,迎风摆动。

28、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很大。61.斤斤计较:斤斤,过分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29、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30、惊慌失措:措,安排、处置。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31、流离失所:所,安身之处。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流离:因灾荒、战乱等流散分离。

32、络绎不绝: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

33、漫不经心:漫,不受约束,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4、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堵塞,比喻人的思路阻塞斯。顿,立刻,忽然。形容突然理解明白了。

35、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太多了,看不完,接受不尽。

36、名列前茅:名,名次。茅,茅草。前茅,古时行军用于报警的兵器。指名次排列在前面。

37、漠不关心:漠,冷漠,不经心。形容对人或事物态度冷淡,毫不在意或一点也不关心。

38、难以置信:置,放。置信,相信(多用于否定)。很难让人相信。

39、其乐无穷:穷,穷尽,完结。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40、恰如其分:恰,恰恰、正。分,职责、权利等的限度。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扩展5)

——带有马字的四字成语 40句菁华

1、束马悬车: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2、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3、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4、马尘不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5、五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6、高车驷马: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显贵的阔绰。

7、马足车尘: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8、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9、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10、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11、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12、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13、鸠车竹马: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14、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

15、牛马襟裾:犹言衣冠禽兽。

16、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17、走马章台: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18、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19、马到成功: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20、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

21、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2、马仰人翻:形容极忙乱或混乱的样子。

23、尻轮神马: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

24、马瘦毛长: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25、光车骏马:装饰华丽的车马。

26、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7、鞭长莫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28、车尘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29、衣马轻肥: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30、戎马仓皇: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31、倚马千言: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32、效犬马力: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33、盲人瞎马: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34、马鹿异形: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35、汗马之劳: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36、走马上任: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37、马鹿易形: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38、肥马轻裘: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39、原班人马:同一批人员。

40、马足车尘:比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扩展6)

——三个字的成语和解释 30句菁华

1、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2、一人敌: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

3、九回肠: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4、碰钉子:指遭到拒绝。

5、杵臼交: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6、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7、屋上乌: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8、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9、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10、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11、七返丹:传说中的一种丹药,有增功保健的功效。

12、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13、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14、门外汉:指外行人。

15、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16、假惺惺:假心假意的样子。

17、*湖: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18、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19、放冷箭: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

20、风马牛: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21、忘形交: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

22、走过场: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23、墙有耳: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24、忘年交: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25、刮地皮:比喻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

26、百世师: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27、假慈悲:慈悲:慈善,怜悯。表面上装出一付慈爱怜悯的样子。

28、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29、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30、东窗计: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带有文字的成语和解释 50句菁华(扩展7)

——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解释 30句菁华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4、书是良药,善读之可以医愚。

5、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6、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7、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8、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9、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0、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手段。

11、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13、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14、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才的。

15、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16、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17、现在努力了,你将会征服人生;而不努力,人生将征服你。

18、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19、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20、耕耘者最信和过自己的汗水,每一滴都孕育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21、以决心为题材,用刻苦书写生命,以坚持成就未来,梦想并不遥远。

22、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23、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

24、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2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守。

26、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27、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

2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29、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3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