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 >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4、见侮而不斗,辱也。

5、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9、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10、知足心常乐,能忍身安宁。

1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1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3、知足胜服常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

1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15、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1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17、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1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9、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熏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

2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22、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2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2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7、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3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3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4、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3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3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4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1)

——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 50句菁华

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6、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8、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7、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1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2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25、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2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7、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2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3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1、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3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3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3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37、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3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9、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3、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4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5、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4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47、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48、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49、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5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庄子·山木》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2)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4、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8、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9、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7、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21、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贾兴宏

22、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王仲敏

23、廉洁从教,勿以“十不准”而为;心怀坦荡,总为下一代着想。——李兆兴

24、清廉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觉可贵。——赵晓惠

2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26、水清不纳污垢,政廉不迷财色。——杨明干

27、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

2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29、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30、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31、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高尔基

32、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

33、缄默和谦虚是社交的美德。——蒙田

34、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35、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36、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冯雪峰

37、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38、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39、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40、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4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4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4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6、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4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48、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9、虚已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5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3)

——中华传统美德经典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1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1、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4、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16、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17、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2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4、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甘守清廉报国家,不为贪赃羞儿孙。——大张会

27、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28、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贾兴宏

29、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孙兆凤

30、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王仲敏

31、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32、清廉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觉可贵。——赵晓惠

33、水清不纳污垢,政廉不迷财色。——杨明干

34、贪婪会桎梏你的手脚,廉洁会让你幸福一生。——黄军红

35、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程军

3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8、为政清廉留美誉,家人走路腰板直。——王书茵

3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0、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刘静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4)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 50句菁华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6、轻诺必寡信。――《老子》

7、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9、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10、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11、有人说,我很谦虚低调,但一直没好运气没有发达,你谦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嘛?你把老实和安分守己当谦虚,我也没办法。谦虚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

12、人间荣华富贵无数,唯有谦虚勤奋之徒才能尽数攫取,还在看如何月薪过万么?还在想着炫耀自己刚刚晋升一级么?没关系,只要遇到一个谦虚的精英,你就会发现自己所有的傲骄都荡然无存。

13、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高尔基

14、人因为博学才谦逊,因为勇于牺牲才力量无比。——吉卜林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16、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魏征

17、温和谦逊多礼的言行,有时能使人回心转意。——萨迪

18、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19、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20、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往之者多。

2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2、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2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28、万勿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老到头。

29、礼之用,和为贵。

30、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33、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3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37、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38、人之行,莫大于孝。

39、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40、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41、常思自己过,勿与邻友争。

42、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4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4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8、有福知福才是福,只怕有福不知福。

49、无忧无虑更无愁,何必斤斤计小酬。

50、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5)

——中华传统文明礼仪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

2、微笑是最完善的礼仪。

3、给人玫瑰花,手上常有一缕芳香。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高高兴兴做游戏,和和气气在一起。不打不闹不追逐,安全二字不忘记。

6、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7、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8、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9、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10、美德是块宝石。

11、有礼貌不一定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

12、却之却之为不恭。

13、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凡吃饮食,不可拣择去取;凡人富贵,不可欢羡诋毁。

14、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15、凡与人言,诉气从容。

16、偶饮须戒醉,不惟防乱性,亦恐威仪类。

17、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18、以燕飨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19、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20、让,礼之主也。

21、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

22、敬让之道,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23、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24、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25、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

26、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27、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28、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29、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也。

30、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31、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

32、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33、礼者,人道之极也。

34、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35、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3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3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3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39、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40、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6)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分享 40句菁华

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2、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2、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3、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1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  列传》

17、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9、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21、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22、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2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6、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2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1、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34、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35、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36、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7、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38、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3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4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7)

——*传统美德名言 30句菁华

1、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2、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6、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9、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0、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1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2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2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2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8)

——传统励志名言 30句菁华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6、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10、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1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篇》

1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7、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学行》

1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1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2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4、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杨雄《法言·学行》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6、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2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2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3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9)

——关于传统文化的名言 30句菁华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8、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9、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10、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6、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4、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2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7、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9、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