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2、静:心不妄动。

3、外:指外表。

4、严:严峻,令人敬畏。

5、润身:修炼自己。

6、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适。胖:舒适之意。

7、《诗》:此指《诗经·卫风·淇澳》。

8、琢、磨:雕琢打磨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研究学问,修养品德。

9、赫兮喧兮:显赫的样子。

10、《诗》:此指《诗经·周颂·烈文》。

11、贤其贤:尊重有贤德的人。亲其亲:亲近亲人。

12、《大甲》:即《太甲》,是《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13、自明:自己去发扬光明的德性。

14、汤:历史上的商汤。盘铭:刻在金属器皿警示语言或是箴言。这里的金属器皿指的是商汤的洗澡盆。

15、其命:在这里指周朝所秉承的天命。维:助词,无意义。

16、畿(jī):指都城和周边地区。

17、穆穆:雍容庄重的样子。

18、犹人:和别人一样。

19、如保赤子:出自《尚书·周书·康诰》。如:与“若”同,好像。指的是作为国君保护老百姓就要像保护自己的婴儿一样。

20、中:指的是达到预期的目标。

21、贪戾:贪婪暴戾。

22、尧舜:古代仁君的代表。率:带领、领导。

23、恕:恕道之意。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

24、宜:适宜,和睦。

25、《诗》:此指《诗经·曾风·鸬鸠》。

26、正:匡正,教正。四国:四方各国。

27、法:效法。

28、《诗》:此指《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29、具:通“俱”。尔:你。瞻:瞻仰、仰视之意。

30、克:能够。配:与……相符。

31、仪:应该。监:警戒,鉴戒。

32、争民:民众互相争斗之意。施夺:抢夺财富。

33、迸:驱逐之意。四夷:东南西北各方之夷。夷是古代东方的百姓。

34、先:优先。

35、退:黜退。

36、大道:常理正道。

37、生:生产。

38、不终:不成功。

39、府库:存放国家贵重器物的地方。

40、盗臣:指盗窃公家财物的家臣。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1)

——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40句菁华

1、《静夜思》(李白)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春望》(杜甫)

4、《望岳》(杜甫)

5、《观书有感》(朱熹)

6、《登鹳雀楼》(王之涣)

7、《春晓》(孟浩然)

8、《枫桥夜泊》(张继)

9、《初春小雨》(杜甫)

10、《卖炭翁》(白居易)

11、《如梦令》(李清照)

12、《西江月》(辛弃疾)

13、《石壕吏》(杜甫)

14、《大学》(第1章)

15、《论语》(10篇)

16、《尚书·盘庚上》

17、《左传》(2篇)

18、《鲧禹治水》(《山海径》)

19、《女娲补天》(《山海径》)

20、《画蛇添足》(《战国策》)

21、《狐假虎威》(《战国策》)

22、《自相矛盾》(《韩非子》)

23、《螳螂捕蝉》(《说苑》)

24、《劝学》(前3节)(荀子)

25、《孟母戒子》(韩愈)

26、《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27、《孙权劝学》(司马光)

28、《爱莲说》(宋·周敦颐)

29、《卖油翁》(宋·欧阳修)

30、《三字经》

31、《一个高大的`背影倒了》(聂紺驽)

32、《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闻一多)

33、《乡愁》(余光中)

34、《微笑》(杨钧炜)

3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36、《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诚)

37、《雨巷》(戴望舒)

38、《奥运,感动人的心灵》

39、《2008——永恒的爱》

4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七、启蒙经典(共3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2)

——国学经典语句 40句菁华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3、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3、见侮而不斗,辱也。

14、哀哀父母,生我劬(qú,过分劳苦)劳。

1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2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5、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26、养心莫善于寡欲。

27、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2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2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3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32、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3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34、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3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3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3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第241期

3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3)

——国学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易经》

2、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易经》

3、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5、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7、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9、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

10、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11、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诗经》

1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经》

13、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14、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

15、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1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17、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

1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19、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

2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22、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行为。——《诗经》

2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24、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2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2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29、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30、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孔子《论语》

3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3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5、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3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37、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

38、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经》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4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4)

——国学经典文学常识 50句菁华

1、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4、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5、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6、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7、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8、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9、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0、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11、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2、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13、四大类书:太*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14、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15、*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19、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0、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1、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2、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3、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4、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5、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26、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27、*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28、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9、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30、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31、*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32、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33、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34、商丘应天府

35、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36、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3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8、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9、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40、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41、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2、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 阳* 上声 去声

43、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44、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45、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46、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47、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48、*: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9、*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50、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文学常识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5)

——国学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8、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1、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家语》

12、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13、大凡物不得其*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1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9、言必信 ,行必果。

2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2、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23、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荀子·君道》

24、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中庸·第二十章》

25、居移气,养移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2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28、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

29、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荀子·王制》

30、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管子·法法》

3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32、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33、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荀子·哀公》

34、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墨子·48章公孟》

35、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家训》

3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37、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中庸·第十章》

38、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39、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40、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表记》

4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德经·第四十章》

4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43、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44、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45、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诗经·大叔于田》

46、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47、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48、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墨子·36章非命(中)》

49、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纳兰容若《纳兰词》

50、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子思《中庸》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6)

——2022必读的国学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2、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5、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10、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易经》

1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1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14、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经》

15、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16、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20、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

2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2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23、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

2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26、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2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28、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易经》

2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30、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

3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32、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

33、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35、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3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3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3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3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4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7)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

1、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2、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3、均之二策:衡量这两个计策。均,衡量。之,这。

4、奉:捧着。

5、奏:进献。

6、偿赵城:把十五城补偿给赵国。

7、负:倚仗。

8、布衣之交:*民间的交往。古代*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

9、列观(guàn):一般的台观,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见,说明秦对赵使的不尊重。

10、急:逼迫。

11、特:只,只是。

12、舍:安置。

13、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14、衣(yì)褐:穿着粗麻布短衣,指化装成*民百姓。

15、嘻:苦笑声。

16、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17、西河外渑(miǎn)池:西河,黄河西边。渑池,今河南渑池。

18、诀:告别。

1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道里,路程。

20、叱:喝骂。

21、靡:倒下,这里指后退。

22、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23、刎(wě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24、卷甲:卸去铁甲。

25、厚集其阵:交战的队列阵形要重点集中。

26、胥后令邯郸:等以后回到邯郸听赵王的命令。胥,同“须”,等待。按:《索隐》断“胥后令”为一句,认为“邯郸”是“欲战”的误字,并应连下句读为“欲战,许历复请战。”《资治通鉴》则断“邯郸”与“胥后令”连为一句。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引钱大昕的意见说:“‘胥后令邯郸’是五字句。赵都邯郸,谓当待赵王之令也。”

27、距:同“拒”,抵御。

28、病笃:病重,病危。笃,重。

29、书传:书本。

30、即:同“则”。

31、称:称职。

32、易置:撤换。

33、假:代理。

34、见:见解。

35、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

36、田畜:种田和畜牧。

37、乃复:一再。

38、勒:组织起来。

39、单于:匈奴的君主称为单于。

40、陈:同“阵”。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8)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

1、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2、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3、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4、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5、与:和。

6、大:非常,十分。

7、待:等待。

8、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9、当涂:当道,当权。

10、以:介词,用。

11、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14、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15、及:到了……的时候。

16、论议:讨论议事。

17、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18、别:离开。

19、元:原本、本来。

20、长:长期。

21、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而别"

22、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古代学官名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的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2、更:重新。 43、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44、更:重新。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48、见事:认清事物。 49、岂:难道。 50、当:应当。 51、益:好处。 52就:归于。

23、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4、已:停止。

25、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26、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27、挺:直。

28、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29、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30、及:到了的时候。

31、更(gēng):重新。

3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3、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3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3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36、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3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8、利足:脚步快。

39、绝:横渡。

40、螯:蟹钳。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9)

——国学常识 40句菁华

1、社稷、轩辕:国家

2、南冠:囚犯

3、烽烟:战争

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5、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7、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8、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9、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0、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1、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2、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3、帝王自称:孤、寡、朕

14、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15、其他自谦词:

16、对帝王:万岁、*、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17、对将军:麾下

18、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19、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

20、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2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2、谪:降职并远调。

23、擢:选拔,提拔。

24、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25、*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26、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27、传统节日。

28、纪日法。

29、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30、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32、【汉字六书】

33、【十三经】

34、“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3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

36、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

37、“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38、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39、“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

4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扩展10)

——逍遥游课文原文 40句菁华

1、鲲(kūn):本指鱼卵,此处借用为表大鱼之名。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2、怒:通"努",奋力飞举。

3、《齐谐》:志怪小说集。《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广记》《太*御览》征引最多。

4、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载。

5、去:离开。息:气息,指风。

6、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7、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装。相当于"这时……然后才"。培风:乘风。培,凭。

8、图南:图谋飞往南方。

9、控:投下,落下来。

10、犹:还是。果然:饱足的样子。

11、三月聚粮: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12、小知(zhì):小聪明。知,通"智",下同。大知:大智慧。

13、蟪(huì)蛄(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春秋:一整年。

14、匹之:和他相比。匹,比。

15、悲:可悲。

16、穷发:草木不生的地方。发,草木。

17、至:极致。

18、效:功效,此处引申为胜任。

19、此:指斥鷃。

20、辩:通"辨",辨明。境:界限。

21、旬有(yòu)五日:十五天。旬,十天。有,通"又"。

22、至人:极致的人,庄子心目中境界最高的人。至人、神人、圣人,三者名异实同。无己:指至人破除自我偏执,扬弃小我,摒绝功名束缚的本我,追求绝对自由、通达,物我相忘的境界。

23、尧:传说中的帝王。许由:古代尧时的隐士。此人还见于《徐无鬼》《外物》等篇,皆记述许由拒位之事。

24、尸:掌管,主持。

25、缺然:缺乏能力的样子。

26、予无所用天下为:天下对我一点用也没有。为,语气助词。

27、往而不反:一往无前而不回头。

28、藐(miǎo):通"邈",遥远。姑射:传说中的仙山名。

29、瞽(gǔ):盲人。文章:纹理色彩。文,通"纹"。全句是指为纹理色彩对盲人毫无意义。观:景象。

30、岂唯:难道只有。形骸:形体。

31、世蕲(qí)乎乱:世人喜求纷纷扰扰。蕲,祈求。乱,纷扰,倾轧。

32、孰:谁,指神人。弊弊:劳神苦思的样子。

33、四子:旧注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四人,实为虚构的人物。

34、聚族:召集同族的人。

35、鬻(yù)技:出卖、转让技术。

36、说(shuì):游说。

37、何不虑:为什么不系缚。樽: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

38、樗(chū):一种木质低劣的乔木。

39、涂:通"途",道路上。

40、中:踩中,触到。机辟:弩机陷阱,捕猎走兽的工具。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