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2、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6、"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7、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8、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0、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3、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1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5、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6、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18、闻其声如见其人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19、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20、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面镜成像的规律,*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21、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2、盲人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盲人眼中,所以盲人看不见物体。

23、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24、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5、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6、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27、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28、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29、吸热:Q吸=Cm(t-t0)=CmΔt

30、电阻:R=ρL/S

31、欧姆定律:I=U/R

32、电功率:

33、人耳区分回声:≥0.1s

3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35、水的沸点:100℃

36、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

37、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38、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39、一标准大气压下:①水的凝固点:0℃;②冰的熔点:0℃;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④ 4℃时,水的密度最大。

40、1标准大气压P0=76cm水银柱=760mm水银柱=1.013×105Pa≈105Pa=10.3m水柱.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中考必考物理知识点整理 40句菁华

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物理原理】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物理原理】根据*面镜成像的规律,*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一个巴掌拍不响【物理原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物理原理】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5、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物理原理】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6、千里眼,顺风耳【物理原理】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现在,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7、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8、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10、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1、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2、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3、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14、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5、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16、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7、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18、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1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2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21、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22、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23、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24、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25、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26、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7、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28、"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29、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0、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1、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32、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33、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3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36、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37、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38、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9、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40、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f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2、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3、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是等于路程的。

4、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5、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6、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7、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8、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9、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1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4、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16、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7、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18、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9、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20、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1、杠杆和天*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2、杠杆不水*也能处于*衡状态

23、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24、"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25、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26、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7、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28、增大压强的方法:

2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0、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31、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32、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33、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34、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5、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36、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37、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38、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39、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0、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30句菁华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乐音三要素:

3、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5、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6、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7、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9、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0、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1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1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

14、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5、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6、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7、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18、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19、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0、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2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4、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25、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6、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27、计算电功率公式:P=UI=I2R=U2/R(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28、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29、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30、“220V100W”求该灯泡的R和I0?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 40句菁华

1、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2、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4、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5、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天*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右盘中加减砝码。

8、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9、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10、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f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11、微波是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12、速度和*均速度

13、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1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5、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6、(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7、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18、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19、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20、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2、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2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24、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6、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7、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8、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9、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0、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3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3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33、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4、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越热运动越剧烈。

35、布朗运动仅仅是了反映分子的运动,但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36、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7、(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38、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39、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40、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40句菁华

1、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1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1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3、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瓶内气体。

14、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1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16、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7、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18、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2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23、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4、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5、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6、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27、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28、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9、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 等。

30、原子

3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32、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3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34、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35、溶液溶解度:

36、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7、溶解度的计算

38、常用仪器的识别。

3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0、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

3、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4、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的情况下形成的。

5、农业集体化运动

6、弊端:

7、评价:*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8、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9、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

10、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11、古代*重大科技成就

12、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1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耕犁已相当完善。

14、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15、*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16、*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17、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18、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19、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0、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21、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22、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3、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24、商代出现*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25、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26、城邦殖民

27、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28、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2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30、公元前5世纪:

31、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2、影响:

3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

3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5、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

36、主要内容:

37、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8、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39、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篇8

  (一)爱琴文明

40、“电气时代”

  ①背景: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③“发明大王”美国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

  ④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