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2、(3分)(1)以······为异,认为······奇异(2)通“邀”,邀请

3、[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4、(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7、东晋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

8、(1)土地*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10、(1分)(1)与世隔绝的地方 (2)通邀,邀请 13.D(2分)

11、(参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优美;民主法治,公*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生活富足,人人自得其乐等。(2分)

12、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13、文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14、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5、、成语“无人问津”化自文中“ ”一句。

16、文中划曲线的句子表现出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

17、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18、第3段文字主要写哪两方面内容?

19、“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0、古往今来,人们对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有不同理解: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似为无意;而谢得枋却说:“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又觉有心。你认为作者的本意是什么?请说说理由。

21、在桃花源里,村中人怎样对待渔人?

22、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23、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24、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与外人间隔

2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6、通过渔人所见,着力表现桃花源中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和*安乐的景象。20、表现出桃花源中人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21、桃花源中的人们本是“避秦时乱”而来,为外界动乱黑暗的世界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27、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渔人回来时顺着原路处处作了标记,生怕以后再来时找不到,可谓小心极了!回到武陵,还向一郡之长太守做了报告,可谓慎重极了!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高兴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总之,作者不厌其烦地写这些,都是为了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

28、人的一生都可能经历坎坷与不顺,都可能经历苦难与艰辛,而只有经历这些之后,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32、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29、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30、《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的愿望37、如(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分;(4)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扩展1)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50句菁华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D

3、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4、C

5、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6、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8、、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9、语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桃花源?

10、请你概括第二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11、通过第②段的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绘和第③段的对桃花源淳朴民风的描写表现出来。

1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卟为外人道”?请谈谈你的理解。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4、乙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是哪一句?从该句中,我们可获得怎样的启迪。(3分)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简要分析。

16、优美的自然环境 跟踪追击辨识贼寇 (2分)

17、(1)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启迪:人要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意对即可)(3分)

18、请写出三句含有“桃花”的古诗词。

19、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20、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豁然开朗

21、因为桃花源中人并未见到过外人。

2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3、(1)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7、世外桃源18、从自然环境、人物活动这两个角度来描写桃花源的景象。

24、怕外人扰乱他们宁静和*的生活。

25、内容理解。(4分)

26、请利用《新华字典》查阅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27、第二自然段写了两层意思,即先写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再写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一是环境———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二是人———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

29、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3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31、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32、(1)小孩(1分)(2)妻子和儿女(1分)(3)曾经(1分)(4)通“返”,返回(1分)(共4分)

3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分)(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分)(共4分)

34、宁静淡泊的田园和*安宁不满。

35、(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36、豁然开朗。

37、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9、问所从来,具答之。

4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2、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43、异:诧异。

44、交通:交错相通。

45、志:作标记。

46、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7、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8、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9、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50、围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答出三点即可。 (共3分,每点1分)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扩展2)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30句菁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3、“古仁人之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5、(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

7、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8、(1)居:处、处在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

10、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文人“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11、答案示例: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4、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15、D

16、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7、前人之述。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0、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22、答案: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23、(1)表达方式:《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24、根据前一句和练习中的提示,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什么?

2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做了解释。请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示出来。

26、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27、①dài;②zhé

28、课文理解。1[甲文]①2两段的分别是从阴和晴(或“悲”“喜”)的角度来描绘景色的,表达了游人因阴晴不同的景物而触发的悲喜不同的情感,这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因景生情,情随境迁,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乙文]第①段前四句是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景的,由“环滁皆山”到“西南诸峰”再到“琅琊”,接着写“酿泉”最后写泉上的“醉翁亭”,层次分明。

29、乙文第①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中的“乐”与范仲淹甲文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30、AB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扩展3)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30句菁华

1、缘溪行缘:沿着

2、甚异之异:诧异

3、便扶向路。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5、寻病终。寻:不久

6、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译文: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8、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哪些?

10、“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

11、朗读、背诵课文。

1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13、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14、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15、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16、提问:“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17、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8、请归纳出源自本文的成语。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

19、学习目标的确定

20、重点难点的确定—确立

21、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22、说教学重点、难点

23、赏读结合法 朗读是学生获得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读课,以“赏”为突破口,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获得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体会作者渴望的理想社会。

24、音频、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25、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26、读:A、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来读。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教师同时,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阡陌、绝境、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

27、归纳总结:

28、用一个成语( )概括本课的内容。

29、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的不同:

30、默写描写桃花源自然风光及社会风尚的句子?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扩展4)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

1、第①段文字抓住了□□□、□□□、□□□这三个特征描写,是按照从□□→□□→□□的顺序来写的。

2、春花 春风

3、这两首诗歌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4、黄昏/傍晚; 乐游原

5、李商隐的《乐游原》主要运用了拟人/用典的手法,羲和驾驭太阳奔跑,于黄昏时、日落处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掉头向东方升起,表现出对时光的留恋,传达作者因时光流逝而带来的迟暮之悲、无奈之感。

6、简要分析词人写“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的意图。

7、连一连,给下列词语选择出正确的读音。

8、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9、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江南春风图

11、柔 刚

12、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表达了喜悦之情。(2分)

13、答案示例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4、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15、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16、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17、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8、[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9、(2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0、为文中横线处补写原句:

  A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描绘了农人们采了满筐、满篮的桑柘之叶喂蚕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农人经营生产与家业的繁忙。用“人家”忙碌却安定的幸福生活来反衬词人的漂泊不定、落拓孤独。更突出思乡之情。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用绕桅樯、河梁呢喃的燕子反衬词人的孤单,是以乐景衬哀情。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词人写“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的意图,这既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也涉及到艺术手法的考查,分析的时候两者都要兼顾。“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的意思是:家蚕已经进入了三眠时期,桑叶已经装满了筐筐篮篮,柘叶叶装满了筐筐篮篮,就等着蚕宝宝醒来吃了。这三句,流露出作者内心满满的幸福喜悦之情,充满了对江南生活的热爱和满足。结合整首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词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所以作者描写“人家”忙碌却安定的幸福生活是来反衬词人的漂泊不定、落拓孤独的。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8

  (二)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蜀中春暮

  (唐)郑谷

  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云横新塞遮秦甸,花落空山入阆州。

  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

  梅黄麦绿无归处,可得漂漂爱浪游。

2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春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23、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了明珠暗投的悲伤;第二联借景抒情,心塞云漫不见长安,花落空山,脚踏阆州。表达了仕途阻塞、怀才不遇的愁苦;尾联写常年漂泊,仿佛偏爱浪游在外,反语自嘲,表达了羁旅无归的无奈之情。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9

  春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老师带我们去春游。

  我们带上干粮和水果,乘上汽车向风景区驶去。一路歌声一路笑。目的地到了,我们像一群蝴蝶飞进了花草丛中。

  我们登上了小山冈,向四面望去,啊,麦地变得那么小,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绕过了田野。

  我们对着蓝天高声地歌唱:“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快乐的歌声飘荡在天地间。

24、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A.三

  B.四

  C.五

  正确答案:B

25、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表达了喜悦之情。(2分)

  答案:

26、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8、(2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诗人忘身报国之情(或立志报国或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愿望)

29、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30、[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3

  春从心出

  刘心武(16分)

  ①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②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③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通过人世的纷乱,自我的颠沛,以痛苦的失落、无奈的损减,当那岁月梳蓖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④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A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⑤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B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⑥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C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衰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D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扩展5)

——关于桃花的古诗 30句菁华

1、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王安石《渔家傲·隔岸桃花红未半》

2、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3、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杜甫《曲江对酒》

4、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

5、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6、小桃花动著枝浓。移得伴衰翁。多谢天公怜我,一时染就轻红。春光犹在,花枝未老,莫放尊空。休倚半岩烟树,能消几度东风。——周紫芝《朝中措·移桃花作》

7、老蕨漫山凤尾张,青枫直干如攒枪。山深岚重鼻酸楚,石恶淖深神惨伤。阴崖风生吹客急,草中枯株似人立。昳晡卓幕先下程,将士黄昏始相及。——范成大《桃花舖》

8、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9、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吴涛《绝句》

10、菊花忽作桃花面,放眼难看九月黄。花不见桃惟见菊,又将红雨学啼妆。——朱翌《桃花菊》

11、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

12、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3、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白居易《离思五首·其二》

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5、桃花水到报*渠,喜动新流见跃鱼。一枕羲皇午梦后,数行小试右军书。——黄图安《闲咏二绝·其二》

16、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岁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诗词》

17、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18、桃花浪暖锦层层,勤尔渔郎莫下罨。恐有鲤鱼鳞甲变,龙门三月要蜚腾。——唐寅《题画廿四首·桃花浪暖锦层层》

19、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宴梅道士山房》

20、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21、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刘禹锡《忆江南》

22、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说与东风直须惜,莫吹一片落人间。——陆游《泛舟观桃花》

23、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题桃花》

24、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25、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26、浦口潮来沙尾涨。危樯半落帆游漾,水调不知何处唱。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雪尽小桥梅总放。层楼一任愁人上。万里长安回首望。山四向。澄江日色如春酿。——晁冲之《渔家傲·浦口潮来沙尾涨》

27、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8、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性德《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29、缘云梯迳穿林麓,岁晚山寒风折木。司花为我发春妍,繁红几树惊愁目。有美人兮在空谷,似笑漫山总粗俗。淡烟疏雨罗浮村,万里相将跨黄鹄。——杨冠卿《冬半山间忽见桃花客云江梅已芳且约一笑花下》

30、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张可久《人月圆·春晚次韵》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扩展6)

——关于没人理解的说说 30句菁华

1、工作被人耍了还的装的不在乎,生活压力大了还的装作无所谓,心好累,没人理解还的装作若无其事

2、压力大到爆炸没人理解 默默自己承担脆弱

3、心态好到炸裂的五个月,自己给的压力大到没人说,无法倾诉,更无人理解。所有的规劝都不如自己的反省来的直接!失眠君,好久不见

4、压力大每次请假都得看人脸色,还得忍着请假,去寻找没意义的东西,没人理解我,为了请假去看你,到头来会是怎样的态度

5、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的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安于现状又不知道从哪里找突破口,有时候压力大得只想逃离这个世界,不知道方向在哪,也没有人指引,真的好累好累,没人能理解。

6、压力大但又说不出口,又没人能理解,哎

7、压力大到无处释放,没人理解,无人问津,满满的负能量

8、这一年活的感觉比较累 给自己的压力大 事想的也比较多 我每天只能用酒精来麻醉 没人理解

9、压力大的没人懂,也不指望有人能理解,因为人本来就是自私的,管好自己已经很难得了,谁还有那个闲工夫去关心他人!

10、产后抑郁真的可怕,我无时无刻都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真怕自己做出过激的行为,心累,压力大,亲朋好友没人理解

11、压力大到爆表,每天都跟打仗似的上班,还碌碌无为,眼看要上线了,用户需求还一变再变,代码还要重写,累到只想睡觉,没人理解,无处倾诉

12、当你特别烦躁的时候怎么办,压力大又没人理解

13、压力大到爆炸没人理解 默默自己承担脆弱。

14、只是觉得委屈,没人能理解自己,压力大。

15、为什么没人能理解我,难道都是我的错吗,我就活该压力大吗。

16、最难受的心情,就是压力大,却没有人理解。

17、那些不止的碎语都不知道该说给谁听。

18、工作被人耍了还的装的不在乎,生活压力大了还的装作无所谓,心好累,没人理解还的装作若无其事。

19、心累了,不再挣扎了,有许多人的陪伴,却都不是我心中的那个人。

20、人呐,只要心里难受了,找不到头绳都可以大哭一场。

21、有时候,突然会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懂你,没有人陪你。偶尔自己疯,自己闹,仿佛跟这世界格格不入。

22、我以为捂着心脏它就不会疼,我以为捂着眼睛它就不会流泪。

23、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

24、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

25、心累了,不想再折腾了,一直都是我主动,我决定退出了,这样你就会笑了吧。

26、我的不开心,我的难受,我都尽量留给了自己,我也从不指望任何人心疼我,为我扛下所有。

27、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感情,可以回到原点,却也不像从前。时光不能倒着走,失去就别再回头。

28、我还是喜欢我自己一个人,没辜负,没牵挂,没感动,也没失望。最深的孤独不是长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

29、没有人可以永远无条件的陪伴着你,要知道,下雨天的时候连影子都会缺席。

30、最怕和自己在乎的人慢慢变远,变淡,变陌生的过程,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疼。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