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3、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4、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5、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6、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7、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8、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9、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10、敚:同夺强取,夺取。动词。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11、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2、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13、盖:通盍何不。兼词。盖亦反其本矣。

14、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15、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16、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名词。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17、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8、简:同拣选,择。动词。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19、见:同现呈现,露出来。信义安所见乎?

20、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21、见:同现现在。副词。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22、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23、雷:通擂敲击。动词。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24、内:同纳接纳,接受。动词。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25、那:同挪抽。动词。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26、旁:通傍依附。接近。动词。吾灵尚依旁汝也。

27、襁:同襁婴儿的被子,如现在的.包袱。名词。则人物归亡,襁至而辐凑。

28、善:通缮修治,拭擦。动词。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9、逝:通誓发誓。动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30、受:同授给,与。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31、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32、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33、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34、县:同悬挂,动词。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35、要:同邀拦住。动词。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36、耶:通爷父亲。名词。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37、员:通圆圆形。名词。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38、霑: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39、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40、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1、直:通值值得。动词。史进道:直什么?

42、质:同锧,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名词。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3、著:同着,穿。动词。著我旧时裳。

44、咨:同谘询问。动词。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4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46、*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47、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4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49、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50、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51、诎,通“屈”。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52、说,通“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53、邪,通“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54、蕃,通“繁”。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55、唱,通“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56、阙,通“缺”。*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57、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58、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59、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6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阅读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1)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50句菁华

1、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3、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4、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5、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以头抢地尔。

6、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非死则徙尔。

7、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8、惠:同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

9、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才美不外见。

10、介:同芥小草。名词。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11、鸠:同纠集合。动词。豪民于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12、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13、儽:通累堆矗,积累。动词。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14、栗:同栗发抖。动词。栗深林今惊层颠。

15、每:同们词尾,表人的复数。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16、内:同纳接纳,接受。动词。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17、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18、孽:同孽灾害,罪恶。名词。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

19、殴:通驱驱逐。动词。今殴民而归之农。

20、诎:同屈弯曲。动词。诎右臂支船。

21、矢:同屎粪便。名词。然与

22、受:同授给,与。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23、说:同说高兴,愉快。形容词。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4、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25、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惟陈言之务去。

26、文:同纹纹理。名词。其中多斑文小鱼。

27、畜:通蓄积聚,储藏。动词。故其畜积足恃。

28、厌:通餍满足。形容词。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29、厌:通餍满足。形容词。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30、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31、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32、霑: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33、振:通震震动。动词。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34、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35、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36、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37、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38、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9、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0、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2、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43、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44、著,通“着”。著我旧时裳。——《木兰诗》

45、火,通“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46、诎,通“屈”。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47、有,通“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48、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9、食,通“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者而食之。——《马说》

50、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2)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4、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5、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

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通父《核舟记》

7、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马说》

9、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马说》

10、百废具兴具(jù)通俱《岳阳楼记》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同值《行路难》

12、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通披《陈涉世家》

13、公输盘不说说(yuè)通悦《公输》

14、亲戚畔之畔(pà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16、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1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8、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9、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0、……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22、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23、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2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25、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26、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2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8、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29、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30、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3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32、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33、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34、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

35、小惠未 “獭(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36、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37、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38、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39、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0、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3)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

1、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2、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6、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7、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8、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9、寂:1、*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10、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1、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12、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13、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4、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15、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16、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7、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8、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9、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20、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3、尚且

21、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22、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23、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24、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25、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26、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27、夷:1、*(船背稍夷)2、*和、*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8、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9、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30、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31、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32、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33、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

34、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35、缀:1、点缀(缀以珠玉)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36、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37、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38、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39、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0、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4)

——文言文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8、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9、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0、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3、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不怨天,不尤人。

16、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24、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2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30、谨于言而慎于行。

31、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3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3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3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4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42、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4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7、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4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9、人人好公,则天下太*;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5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5)

——文言文励志微信个性签名 50句菁华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自于《劝学》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自于龚自珍

11、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来自于陆九渊

12、好学而不贰。——来自于《左传》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来自于《诗经》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来自于《左传》

1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自于刘基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来自于苏轼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来自于曹植

18、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自于《孟子》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自于孟子

20、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来自于黄睎

2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来自于晏殊

22、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来自于刘禹锡

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自于傅玄

24、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25、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8、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2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2、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出处:《孔尚任》

3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出处:《论语》

34、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出处:《罗贯中》

3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

3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出处:《增广贤文》

3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出处:《增广贤文》

38、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处:《战国策》

39、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出处:《顾炎武》

40、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出处:《增广贤文》

4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出处:《顾炎武》

4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3、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4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4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4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5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6)

——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 40句菁华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尽信书,不如无书。

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8、满招损,谦受益。

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0、多行不义必自毙。

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23、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24、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2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8、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2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1、大凡物不得其*则鸣。

32、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3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3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7)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

1、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2、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7、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8、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

9、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10、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11、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1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13、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1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15、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16、天雨墙坏(雨,下雨)

17、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9、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20、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21、有仙则名(出名)

22、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3、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25、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26、天下缟素(穿孝服)

27、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46)

28、吾义固不*(义,按照道义)

2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3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31、乃丹书帛(用朱砂)

32、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33、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3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35、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3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7、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38、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39、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六.形容词作名词

4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