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鄙

2、察C

3、奉

4、更

5、故

6、号

7、还

8、惠

9、见

10、节

11、进

12、居

13、漫

14、明

15、谋

16、戚

17、奇

18、强

19、清

20、求

21、去

22、入

23、胜

24、实

25、属

26、受(shu)

27、骑

28、本(běn)

29、敝(bì)

30、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31、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32、情趣,情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

33、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4、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35、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36、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37、讲究,研究。(奚暇治礼义哉?)

38、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9、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

40、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1)

——中考文言文复习 100句菁华

1、弗如远甚:远不如。

2、私:动词,偏爱。

3、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4、文言文复习必须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5、文言文复习课程设置最好能化繁而简,迎合学生接受能力;

6、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7、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8、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造句或写话。

9、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11、【参考答案】: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14、(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15、(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16、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8、对课文、句子理解不准确。失误表现在两方面:

19、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20、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21、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走

22、致:得到。

2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2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25、穷冬:隆冬。

26、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7、汤:热水。

28、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9、缨:帽带。

30、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2、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33、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3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6、患:祸患,灾难。

37、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3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3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40、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41、及郡下:到了郡城。

42、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43、辩:通“辨”,辨别。

44、本心:本性,天良。

45、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6、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4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8、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49、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0、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51、“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2、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53、选自《全唐诗》卷一三〇。崔颢(704-754),汴州(现在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的黄鹄矶上。

54、晴川历历汉阳树: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的清清楚楚。川:*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现在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55、百废具兴 “具”(ù) 通“俱” 《岳阳楼记》

56、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7、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58、当今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但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为准绳。

59、翻译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0、固以怪之矣 “以”(ǐ) 通“已” 《陈涉世家》

61、解释加点的词:厌( ) 诲( )

62、找出其中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63、翻译下列句子。

6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6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66、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6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6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9、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的概貌。

70、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71、用原文回答

72、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74、“用……做……”或“把……当作……”的意思。

75、当“以”的宾语,在上文已经出现时,这个宾语便省去,“以……为……”便结合在一起,构成“以为”的固定格式。这种凝固结构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者“认为(觉得)……是……”。

76、“不亦……乎”

77、“得无……乎(耶)”

78、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79、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8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81、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82、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83、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84、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85、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8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87、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88、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89、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90、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91、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2、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93、文中用“骐骥”“豺狼”来比喻人,二者分别指的是()

94、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95、重点地画。让学生画出文章中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语句(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要求学生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但一定要提醒学生这些重点句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将它们与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掌握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96、多积累。对于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并不难,但如果在多篇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多积累,多贯通,将同样内容的句子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学生收集的范围,以确保答题的准确性。

97、我们让学生整理了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性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98、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实词的句子(“神弗福也”“君将哀而生之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99、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文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让学生体会他给人们的启示和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100、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关键句,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2)

——中考文言文复习 50句菁华

1、选自《战国策》。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3、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

4、实词词义不落实,对一词多义不会辨别、选择。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条件。几乎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都在考查文言实词,有的特意考查一词多义。从阅卷情况来看,这类试题的得分率不高。最普遍的失误有二: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6、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7、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走

8、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9、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0、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1、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2、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3、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14、《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5、选自《孟子?告子上》。

1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所欲有甚于生者

18、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19、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20、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1、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22、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23、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24、解释加点的词:

25、其真无马邪 “邪”(é) 通“耶” 《马说》

26、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27、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28、固以怪之矣 “以”(ǐ) 通“已” 《陈涉世家》

29、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30、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31、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32、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的概貌。

33、溪流曲折蜿蜒。

34、解释加点字

35、释句

3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37、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38、“得无……乎(耶)”

39、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40、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41、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42、逐:追赶、追击。

43、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4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45、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46、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8、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4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50、对“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

1、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2、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3、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5、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6、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7、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8、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9、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10、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1、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12、寂:1、*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13、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14、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5、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16、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17、居:1、过了(居十曰) 2、停留(不可久居)

18、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 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19、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

20、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21、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2、情: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23、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4、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5、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26、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27、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8、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29、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30、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31、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32、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33、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34、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35、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6、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37、盈: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39、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0、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4)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3、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4、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5、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6、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7、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8、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9、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10、敚:同夺强取,夺取。动词。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11、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2、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13、盖:通盍何不。兼词。盖亦反其本矣。

14、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15、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16、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名词。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17、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8、简:同拣选,择。动词。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19、见:同现呈现,露出来。信义安所见乎?

20、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21、见:同现现在。副词。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22、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23、雷:通擂敲击。动词。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24、内:同纳接纳,接受。动词。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25、那:同挪抽。动词。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26、旁:通傍依附。接近。动词。吾灵尚依旁汝也。

27、襁:同襁婴儿的被子,如现在的.包袱。名词。则人物归亡,襁至而辐凑。

28、善:通缮修治,拭擦。动词。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9、逝:通誓发誓。动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30、受:同授给,与。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31、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32、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33、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34、县:同悬挂,动词。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35、要:同邀拦住。动词。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36、耶:通爷父亲。名词。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37、员:通圆圆形。名词。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38、霑: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39、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40、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1、直:通值值得。动词。史进道:直什么?

42、质:同锧,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名词。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43、著:同着,穿。动词。著我旧时裳。

44、咨:同谘询问。动词。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4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46、*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47、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4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49、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50、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51、诎,通“屈”。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52、说,通“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53、邪,通“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54、蕃,通“繁”。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55、唱,通“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56、阙,通“缺”。*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57、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58、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59、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6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5)

——文言文励志微信个性签名 50句菁华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自于《劝学》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自于龚自珍

11、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来自于陆九渊

12、好学而不贰。——来自于《左传》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来自于《诗经》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来自于《左传》

1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自于刘基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来自于苏轼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来自于曹植

18、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自于《孟子》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自于孟子

20、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来自于黄睎

2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来自于晏殊

22、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来自于刘禹锡

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自于傅玄

24、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25、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8、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2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2、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出处:《孔尚任》

3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出处:《论语》

34、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出处:《罗贯中》

3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

3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出处:《增广贤文》

3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出处:《增广贤文》

38、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处:《战国策》

39、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出处:《顾炎武》

40、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出处:《增广贤文》

4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出处:《顾炎武》

4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3、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4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4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4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5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6)

——文言文的座右铭 50句菁华

1、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2、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3、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4、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5、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6、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7、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8、人聚则强,人散则弱。

9、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10、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或:在涅贵不缁

1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1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21、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2、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2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2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6、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28、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29、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3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3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6、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3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38、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40、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4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4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4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49、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7)

——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2、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1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6、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17、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1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0、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1、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3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7、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3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9、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40、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8)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

1、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2、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6、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7、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8、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9、寂:1、*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10、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1、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12、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13、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4、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15、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16、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7、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8、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9、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20、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3、尚且

21、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22、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23、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24、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25、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26、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27、夷:1、*(船背稍夷)2、*和、*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8、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9、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30、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31、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32、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33、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

34、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35、缀:1、点缀(缀以珠玉)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36、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37、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38、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39、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0、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9)

——经典哲理的文言文句子 40句菁华

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4、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2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3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5、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4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扩展10)

——qq空间说说文言文 30句菁华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8、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9、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2、一场梦境,一场繁华,荣华谢后,君临天下。

23、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4、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人生如旅,亦哭亦歌,曲终人散时,不过是痛者自痛,伤者自伤。

28、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29、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0、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