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课文内容把握

2、乃:于是,就。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5、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10、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12、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13、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14、本诗是韩愈写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15、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1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17、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18、“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19、“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20、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2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24、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26、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27、红白相映,从视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8、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最传神的`是哪个字?

2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30、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态度决定一切

2、不强调进步

3、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4、用恰当词浯填空。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6、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7、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1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13、从炼字角度赏析“潮**阔,风正一帆悬”。

14、本诗是韩愈写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15、“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16、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17、“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18、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19、“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2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被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22、以春景喻冬雪,堪称“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2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

25、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6、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7、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2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2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30、用原文填空。

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2、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33、支点法

34、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35、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36、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37、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38、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39、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40、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41、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

4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3、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44、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45、视死如归

46、涉猎:粗略地阅读。

47、非复:不再是

48、见事:认清事物

4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2)

——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用恰当词浯填空。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6、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10、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阔”之大景的神韵。

12、从炼字角度赏析“潮**阔,风正一帆悬”。

13、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4、“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17、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18、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9、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20、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21、“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22、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25、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26、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7、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8、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最传神的是哪个字?

29、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30、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1、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32、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33、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34、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5、涉猎:粗略地阅读。

3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7、见往事:了解历史。

3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3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40、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41、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42、不强调进步

43、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44、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45、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6、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4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48、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9、解释下列词语。

50、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讪shàn笑吐绶shò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4、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5、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6、遇到生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7、词语解释:

8、课文内容把握

9、当涂:当道,当权

10、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13、见事:认清事物

14、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1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1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17、“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18、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1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20、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1、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22、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23、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4、风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本诗中与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5、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26、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27、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28、“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9、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30、“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3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33、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34、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5、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6、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38、本诗的主旨是: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3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40、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2、生物圈的范围: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4、物质和能量沿着

5、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6、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7、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8、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9、植物的四大组织:

10、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1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3、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4、生物的分类

15、食物链:植物→虫→青蛙→蛇→鹰

1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17、多莉羊的例子p53;

18、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19、苔藓植物对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0、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21、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2-83,84)

22、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23、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24、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27、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8、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

29、提出问题

30、作出假设

31、得出结论

32、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3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3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各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7、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38、花的结构(课本102)

39、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40、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41、芽中有分生组织,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幼苗形成后,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成,花由花芽发育而成。

42、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43、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44、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45、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46、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47、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48、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49、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50、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51、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52、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5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54、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55、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56、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7、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58、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59、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60、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习知识点 40句菁华

1、人体的八个系统名称和功能P15—17

2、骨的成分与特性:

3、用镊子敲打煅烧后的骨会出现什么情况?松软变碎,最终掉落下来了。

4、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关?如果有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7、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8、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9、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10、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1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12、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13、尿的形成:

14、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15、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16、排尿的作用:

17、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8、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9、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0、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2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22、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23、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24、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5、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26、酶的发现:

27、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8、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9、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30、神经系统的组成

3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

3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33、、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4、、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35、血浆(主要是水);

36、①与氧结合形成鲜红色的动脉血

37、贫血分为两种:缺红细胞和缺血红蛋白。贫血时应该补充含铁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8、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9、心脏位于胸部的左侧,形状象桃子,大小和你的拳头相似。

40、心脏内有四个腔,分为两房: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1 正数与负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3、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5 有理数的乘方

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6、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7、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8、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9、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0、有理数除法法则

1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13、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14、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6、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17、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18、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19、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0、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2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2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2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4、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5、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26、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中,a叫底数,叫做指数。当看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27、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8、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9、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

4、C

5、∠BED∠DFC∠AFD∠DAF

6、证明:

7、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8、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9、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0、垂线段最短。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13、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14、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15、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16、锐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锐角不小于60度。

17、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18、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19、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0、全等三角形

21、用“≌”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25、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2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7、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28、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29、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

30、保持好心态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