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 >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7、治大国,若烹小鲜。

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2、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1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16、"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1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1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道德经》

20、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21、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2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3、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25、“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2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7、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8、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2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0、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3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36、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37、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7、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1)

——老子名言名句 60句菁华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5、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10、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1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3、治大国,若烹小鲜。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3、治人事天,莫若啬。

2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7、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3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3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4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43、将欲取之,必先之。

44、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6、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4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8、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5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52、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53、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4、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56、知足者富。

57、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6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2)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7、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8、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27、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道德经》第五章

2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经》第九章

3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1、“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3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3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4、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6、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7、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9、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40、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4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4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4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4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4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4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49、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3)

——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8、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9、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3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3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2、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33、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5、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3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3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3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4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4)

——老子的名言警句 60句菁华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5、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6、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2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2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4、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2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2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0、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3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3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4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42、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4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4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4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4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4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4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4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5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5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5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5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5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5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5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5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5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6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5)

——幸福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不断地奔跑,甚至奔命、追逐的,是世俗的需要,而非心灵的需求。富可敌国的人,未必找到了快乐;权倾一方的人,未必寻觅到了幸福。快乐和幸福,说到底,不是金钱和权力,只是心底里的一种安闲与宁静。我们绝不要错过眼前的美景和手头的幸福。

2、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3、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4、审慎会使人安全,但往往不会幸福。——塞·约翰逊

5、相爱是人的一种巨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6、老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人,永远不会幸福。——塞拉斯

7、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三木清

8、才智无疑是幸福的首要条件。——索福克勒斯

9、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塞·约翰生

10、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梭罗

11、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森村诚一

12、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快乐,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13、痛苦的秘密在于有闲功夫担心自己是否幸福。——萧伯纳

14、猝然死去本无甚苦痛,长期累死倒真难以忍受。——佚名

15、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16、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入得下是一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够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常视之,决非易事。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直,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佛家妙语

17、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帕斯捷尔纳克

18、爱心让人充满希望,感恩让生活更加美满。

19、世界因爱而美丽,家庭因爱而和谐。

20、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21、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

22、信任铸就和睦家庭的道理,这不是一种盲目崇拜,不是纵容,也不是柔弱的依赖,而是家庭和睦的一剂良药。

23、“和谐”是创造美好的基础。

24、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我们的这个大家庭里到处充满和谐之美,和谐无处不在。

25、共建家庭和谐,每个家庭都要和谐相处。

26、和谐让人变得*易近人;和谐让人散发人性的光辉。因为只有和谐,让战争停止,让明争暗斗消失,让一个地球变成一个共同的家园。

27、家庭的和睦比什么都好,没有和睦的家庭,哪来的幸福?

28、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29、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乐感,那麽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赫拉克利特

30、世间万物化为虚有。我的心依然会陪伴你,直到永远!

31、爱你要你,我爱你一生一世。

32、路还很长,难免有心酸和皱眉,无论怎样别松手好吗。

33、今生与你心心相锁,永世把你深深印烙!

34、我是困不住的野马,却只想做你怀里的猫。

35、老实说,你在我心里的位置,连我自己都深深妒忌。

36、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你,不管我们有没有未来!

37、谁说很冷,你在我身旁,明明百花齐放温暖如春。

38、望你珍摄,吻你万千!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39、邂逅过的梦醒之余,却忘了该如何解脱。

40、看着我的眼睛,宝贝,我爱你!

41、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

42、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马克·吐温

43、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44、活着为自己,就会损害别人,活着为别人,自己更加幸福。

45、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理想的爱情,但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在最初的时刻打动了我,而且越来越深沉的打动。

46、暗恋是不需要对象的,我们不过站在河边,看着自己的倒影自怜,却以为自己正在爱着别人。

47、忘记了一切,也不能忘记我的亲爱,今生有你,是我的.光荣,你的灵魂,永远活在我的视野,也终究不会走出我的视野,我最终,真正是你心灵上的归宿。

48、别愁伤絮也许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49、幸福其实是人的一种美好心态,只有心态*和,心境好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幸福。

50、笨手笨脚接近你,甜美甜蜜记住你,美好美丽惦记你,幸福幸运遇见你,真心真意喜欢你,诚实诚恳爱上你,永恒永久陪着你,一生一世伴着你。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6)

——环保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2、用好你的手,垃圾无处溜。

3、清澈的河水是动物们的镜子,不要让河水再次污浊不清。

4、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洋。

5、谁不爱家?谁不爱妈妈——保护地球。

6、地球—“母亲”难堪,人类—“儿女”惭愧。

7、地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

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9、珍爱生命,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10、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11、成功的管理艺术有赖于在一个充满偶然性的环境里为自己的活动确定一个理由充分的成功比率。——卡斯特

12、每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苦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冼星海

13、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14、怎样的模,印出怎样的糕

15、生命力盘圆水则圆,盂方水则方

16、天才在逆境中才能显出,富裕的环境反而会埋没它。——贺拉斯

17、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

18、世间大部分的贫穷,都是一种病态,是不良生活、不良环境、不良思想的结果。——萨克斯

19、"有的环境已经被破坏,但是我们还活着;有的人还活着,但是环境早已被改变。"

20、人人播撒绿色爱,处处享受环境。

21、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22、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3、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

24、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毛佛鲁

25、让白色染污永远消失!

26、保护环境,要你十分留心,十分细心,十分有心。

27、水是生命之源,树是生命之根。

28、树立节水意识,反对浪费水源

29、提倡绿色生活,实施清洁生产

30、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31、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32、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33、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

3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5、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36、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37、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38、当你昂首阔步时,我在你脚下*。

39、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40、绿色,是自然之美,是心灵之声,是人类的依靠。

41、巍巍中华环保行,人人奉献巨龙腾

42、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43、爱护绿色,就等于爱护自己。

44、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45、环保与生活相融,环保与时代同行

46、作环保模范,扬环保美德

47、种树种草,有利环保

48、与生命相约,与环保局同行

49、保护母亲河,关爱生命源

50、生命诚可贵,环保价更高,若为家园美,环保不可抛。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7)

——老子的语录 50句菁华

1、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5、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6、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17、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8、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1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2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5、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8、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2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4、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7、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9、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者,以其善下。

50、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扩展8)

——老子的名句 40句菁华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1、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7、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6、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0、“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