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2、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3、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5、*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7、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8、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9、长度的主单位是m

10、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1、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2、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3、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1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6、重力:【G】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8、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19、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20、称量法:F=G-F

21、压力差法:F=F-F

2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3、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24、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5、【W】公式:W=Fs

2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7、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29、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30、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1、通路:接通的电路。

32、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33、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34、滑动变阻器:

35、【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36、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37、当U<U时,P<P;灯很暗

38、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39、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40、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41、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42、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43、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44、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4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7、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4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5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51、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2、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3、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54、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55、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5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57、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8、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59、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0、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61、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62、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3、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64、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5、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66、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67、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度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68、刀刃磨的很薄——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69、过年吃饺子是*的习俗,煮饺子时,从水开饺子下锅到煮熟后捞出的过程,有很多物理现象,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并用物理知识解释。

70、简单机械的应用:

71、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72、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73、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74、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为什么越是用力捏闸,车停得越快?

75、钳柄上的花纹是利用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76、医生在拔火罐时的做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用镊子夹好,点燃后在一玻璃罐内烧一下,后取出,迅速将罐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这室玻璃罐就会牢牢地被“粘”在皮肤上,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77、灯丝螺旋状———减小散热面积,提高灯丝温度,发光效果好

78、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在水中显碱性

79、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蓝,不可搞错,另: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80、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81、*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82、当代*,发展先进文化的涵义

83、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P62)。

84、因习惯而错读

85、准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86、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白灰面,二是出现了夯土台基。

87、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洛神赋图》。

88、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薛稷笔下鹤的高昂神韵。而“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边鸾的花鸟画。

89、“南宋四大家”指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90、*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91、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曾鲸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92、“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汪士慎等。

93、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赵之谦和虚谷。

94、罗马式教堂是以巴西里卡式演变过来的,在封建割据的情况下,它也有封建城堡的特点。

95、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是乔托,其代表作有壁画《逃往埃及》等。

96、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产生了三个流派,即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现实主义艺术。

97、古罗马浮雕具有记事和写实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

98、不同颜色的相貌、名称称为(色相)。

99、地震

100、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扩展1)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

1、爱: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惜)

2、合从帝交,相与为一(通纵)

3、席、包:有度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状,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

4、斗: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使斗)

5、却: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使退却)

6、弯: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形容词使动,使弯)

7、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动,愚弄)

8、瓮、绳: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作动,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0、表达技巧P

11、文学类——考点内容

12、语病题

1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4、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15、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6、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7、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8、《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19、《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2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1、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23、而自令见放为

24、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25、师 说 韩愈

26、短歌行 曹操

27、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2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9、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30、师:

31、从:

32、表官职的

33、表官职变化的

3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3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36、表主管的:知、典、主

37、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38、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39、表揭发的:劾、讦、揭

40、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41、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4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6、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7、贾谊,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辞赋也很有名,以《鹏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

48、《师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49、焉

5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51、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52、配对字。

5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5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5、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56、碧血: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57、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58、跌份儿:指降薪降职,现在还牵涉到脸面、身份、气派。

59、搞名堂:形容那些让人不明不白甚至有点神秘色彩的行动。

60、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1、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2、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6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5、屈*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6、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8、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6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70、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7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7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7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7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75、“杜鹃”“鹧鸪”啼凄凄

76、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77、《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8、《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79、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80、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81、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

  (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现代文选考

82、多音多义字。这类字音主要有两种:一是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乐”,作名词时读“yuè”,如“乐队”,作动词或形容词时读“lè”,如“乐意”;二是意思不同,读音不同,如“供”与“供应”义有关时,读 “ɡōnɡ”;与“上供、案供”义有关时,则读“ɡònɡ”。

  这类多音字所占比重很大,不可掉以轻心。

8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二)《虞美人》

84、屈原者,名*,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8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86、以义辨形。

  对于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如

  ①“毛骨耸然”,成语意思是“见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感觉恐惧”;“耸”是“高”或“引人注意”,应为“悚”(害怕)。

  ②“穿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练习

  (1)“不径而走”,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

  (2)“人情事故”,成语意思是“为人处世的经验、道理”;“事故”指意外灾祸,应为“世故”(处世经验)。

  (3)“其实难负”,指“名声与实际难以相符合”,“负”应为“副”。

87、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88、同义多音字。这类多音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无明显不同,但读音各异。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个字单用(单音词)时和用这个字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的读音不同,如“逮老鼠”的“逮”读“dǎi”,“逮捕”的“逮”读 “dài”;二是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如 “症”,在“症结”中读“zhēnɡ”,其他都读“zhènɡ”;三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如“血”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就分别读作“xiě”和 “xuè”。

  (二)形声字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字义,声旁表读音。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约有四分之三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示现代的读音,于是 形声字字音的辨析成为字音考查的一个重点。

  形声字的声旁与形声字本字的读音的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

89、同音字

  有些字字形迥异,读音却相同,而有些字字形近似,读音却有别,在同音字中混杂有易误读为同音字的字,让人一时难以分辨。

  例如,“翌日”“对弈”“肄业”“造诣”“洋溢”“游弋”“屹立”“压抑”“驿站”“瘟疫”“后裔”“双翼”“懿德”中加点的字均读“yì”,其中受“溢、镒、缢”等字形的影响,“隘、谥”易误读为“yì”。其实,“隘”读“ài”,“谥”读“shì”,若把“隘”或“谥”混放入读“yì”的同音字中,让考生判断,这是一种对识别能力的考查。

9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9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9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93、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94、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95、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

  一、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一)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它包括多音多义字和同义多音字。

96、度: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制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计算,量)

  ③万里赴戎机,并山度若飞(越过)

  ④*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du揣度)

  四、词类活用

97、《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考。(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天赋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的要专心致志。

9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99、义近字。

  主要是指那些音同或音近而意义有关联的字。如“擅长(善)”,“珠联璧合(连)”,“随声附和(合)”,“长年累月(常)”等。

100、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如

  ①“一张一驰”,“驰”与“张”对应,当用表“松开”的“弛”。

  ②“纷至踏来”,“踏”与“纷”对应,当用表“多而重复”的“沓”。

  练习

  (1)“察颜观色”,“颜”与“色”不相对,“色”是脸色,而不是颜色;“颜”应为“言”,即语言。

  (2)“唇枪舌箭”,“枪”和“箭”不能配对,“箭”应为“剑”。

  以上所举成语,他们在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我们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辨别出字形的正误。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扩展2)

——中考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5、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7、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8、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9、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10、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1、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12、称量法:F=G-F

1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1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1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18、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20、电阻并联特点:

21、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22、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23、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4、*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2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6、*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2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28、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30、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3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2、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34、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5、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36、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什么加紧蹬几下?

37、钳口有刃,是在压力一定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38、队员的质量大容易取胜———质量大惯性大改变运动状态难度大容易取胜。

39、流体压强的危害

40、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41、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2、*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43、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44、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45、唐代画家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祥”。

46、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白画”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其传世真迹有《五马图》。

47、近代“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48、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表达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

49、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洛瓦,其发出的第一声怒吼是他的作品《但丁之舟》,而他在一八二四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西阿岛的屠杀》则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

50、凯旋门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用来纪念战役的胜利。其有两种形式,即一跨式和三跨式。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扩展3)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5、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P62)。

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7、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8、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9、种子萌发的条件:

10、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先要吸收水分,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1、植物蒸腾失水及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叶片的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开闭。

12、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1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注意是否是绿色部分,如洋葱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15、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

16、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17、鲢鱼的鳍有

18、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

19、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20、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2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2、右图是王明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而绘制的简图,请根据图答题:

23、、呼吸道的组成:

24、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氧 气

25、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26、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能排泄废物

27、有应激性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6、生长发育7、能繁殖8、遗传变异

28、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29、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0、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扩展4)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化学用语

2、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3、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4、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6、盐的溶解性

7、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9、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0、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13、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14、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5、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6、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17、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18、溶液中不一定:

19、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20、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2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22、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23、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24、注意事项

25、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26、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27、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28、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29、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3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3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32、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33、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34、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35、明明铁生锈不发热,非说它产生了热。

36、明明一种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非说它不一定是碱溶液。

37、明明是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倒在一起,非说不到100毫升。

38、明明瓶内只含一种元素,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39、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40、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41、矿泉水是纯净物,长期饮用对人体有益。

42、任何化学式的书写,正价部分(元素或原子团)一定写前面,负价则放在后头。

43、合金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熔合而成的。

44、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如氢氧化铜)一定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一定变红色。

45、49g氯酸钾与多少克高锰酸钾中的含氧量相等?

46、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7、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48、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49、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5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扩展5)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固:自以为关中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

2、云、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作状,像云一样,像影子一样)

3、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4、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5、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6、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8、《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9、《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10、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12、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1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15、邪曲之害公也

16、蝉蜕于浊秽

17、“离骚”者,犹离忧也。

18、此不知人之祸也

19、屈原者,名*,楚之同姓也。

20、也:

21、表官职的

22、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23、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24、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2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2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7、配对字。

28、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9、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30、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3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32、阿堵物:指这个东西,即指钱。

33、变色龙:比喻见风使舵的人。

34、铁公鸡: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35、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36、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37、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3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3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41、“梧桐”叶落透悲意

42、《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4、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5、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46、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7

  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47、“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8、《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9、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⑥表恢复的:复、还

  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50、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扩展6)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3、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4、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5、有理数:

6、实数

7、整式与分式

8、方程与方程组

9、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10、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11、*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14、推论3

15、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6、角边角公理(

17、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8、推论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1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21、矩形性质定理1

22、矩形性质定理2

23、菱形性质定理1

24、正方形性质定理1

2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6、判定定理3

27、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

28、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29、垂径定理

30、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31、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32、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33、正三角形面积√3a^2/4

34、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7、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8、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9、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40、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中考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扩展7)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文学常识

2、重点字音: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4、肉食者鄙:*们见识浅陋。

5、何以战:靠什么作战?

6、小信未孚: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

7、败绩:(军队)溃败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击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击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气衰退,击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

9、难测:难于估计,推测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2、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3、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下车

14、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15、本文段意:

16、宾语前置:

17、状语后置:

18、曹刿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即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文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译文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这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与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人和”是一个意思即:希望统治者能够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19、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0、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如:

2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作用:

2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23、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24、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25、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26、师:①遂逐齐师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7、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8、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29、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0、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

3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35、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

3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0、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