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2 00:00:00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代数式
5、添括号法则
6、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
8、普查与抽样调查
9、频数直方图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12、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3、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4、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15、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16、ADBCADBC180°—∠1—∠2∠3+∠4
17、过直线外一点心___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18、*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9、绝对值:
20、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2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3、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5、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7、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8、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9、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30、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3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3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3、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34、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3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36、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7、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8、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9、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40、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4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4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43、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44、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4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46、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47、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4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49、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50、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5、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7、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9、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10、不同点:
1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2、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3、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14、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5、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6、*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17、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18、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9、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0、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21、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3、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4、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5、“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6、*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7、*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28、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29、定义——垂直并且*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0、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2、性质
3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34、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3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7、*行线的判定:
38、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1 正数与负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3、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5 有理数的乘方
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6、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7、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8、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9、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0、有理数除法法则
1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13、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14、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6、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17、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18、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19、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0、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2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2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2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4、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5、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26、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中,a叫底数,叫做指数。当看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27、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8、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9、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3)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单项式的定义:数或字母的乘积叫做单项式,单独做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3、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5、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6、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8、有理数减法法则
9、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0、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1、有理数除法法则
12、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13、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14、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15、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16、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17、“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2、*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18、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19、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0、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2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2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23、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4、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5、关于尺规的功能
26、无理数
27、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8、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9、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60句菁华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4、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5、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7、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8、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9、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把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是能量转换器)。
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1、生态系统的组成:
12、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1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15、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16、细胞的分裂
17、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18、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19、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0、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21、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2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23、解题思路点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经常了一些结合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的试题.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进行区别记忆,有时还会出一些判断属于环境以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适应的例子.如: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断这一事例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个属于典型的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
24、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6、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25、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7、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26、适应具有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27、拟态:生物形态、色泽模拟背景生物体,(如:竹节虫、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蜂兰。)
28、生物圈的范围:
29、物质和能量沿着
3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31、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2、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3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3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3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36、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37、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38、*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39、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40、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41、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42、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43、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44、细胞融合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45、高等动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并形成原肠胚和囊胚腔两个腔
46、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47、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物由于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
48、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49、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靶细胞的能力
50、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51、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52、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有3层作用
53、HIV潜伏期10年
54、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55、细胞壁决定细菌的致病性
56、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用液体培养基
57、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58、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59、蛋白质和DNA在加热时都会变性而当温度恢复常温时DNA恢复活性而蛋白质不恢复活性
60、表达和交流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2、生物圈的范围: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4、物质和能量沿着
5、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6、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7、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8、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9、植物的四大组织:
10、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1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3、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4、生物的分类
15、食物链:植物→虫→青蛙→蛇→鹰
1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17、多莉羊的例子p53;
18、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19、苔藓植物对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0、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21、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2-83,84)
22、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23、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24、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27、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8、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
29、提出问题
30、作出假设
31、得出结论
32、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3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3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各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7、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38、花的结构(课本102)
39、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40、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41、芽中有分生组织,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幼苗形成后,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成,花由花芽发育而成。
42、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43、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44、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45、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46、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47、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48、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49、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50、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51、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52、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5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54、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55、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56、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7、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58、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59、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60、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6)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5、用计算器来验算
6、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7、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8、*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9、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10、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 a
11、梯形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 b = 2 S ÷ h - a
12、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13、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14、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5、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7、运算定律和性质:
18、(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9、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20、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2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2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25、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26、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7、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2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公式:S=(a×b+a×c+b×c)×2
29、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30、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3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32、对*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3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3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3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3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7、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38、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39、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 般水*更合适。
40、5 4 0 0 1
41、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4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43、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4、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45、公式
46、分数: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7、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48、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9、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50、有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是( 9和10 )。
51、几个数的( 最大公因 )数的所有( 因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几个数的( 最小公倍 )数的所有( 倍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52、用若干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 8 )个,此时所拼成的较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每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 (2×2×6)÷(1×1×6)=4 )倍。
53、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0*方厘米,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54、某工厂有煤5吨,如果每天烧 吨,这些煤可烧( 5÷ =5÷0.2=25 )天;如果每天烧这些煤的 ,这些煤可烧( 5 )天。
55、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56、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57、常用的3.14的倍数:
58、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方的倍。
5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60、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7)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2、?梯形上、下底中点的连线小于两腰和的一半。
3、同一底上的两底角和为90°的梯形,上下底中点的连线等于上下底中点的一半。
4、0没有倒数和负倒数,一个非0的数除以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5、已知单位“1”用乘法计算
6、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7、分数除法的意义
8、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9、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0、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是:
11、求*均数问题: 总量÷总份数=每份数
12、工程问题
13、在*面图上标出物*置的方法:
14、圆的位置是由(__)确定的,圆的大小决定于(__)的长短。
15、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__)
16、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面图形。而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面图形把圆对折,再对折(对折2次)就能找到圆心。因此,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只有1条对称轴。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等腰梯形(1条)、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半圆(1条)。
17、14×8=25.12 3.14×9=28.26 3.14×16=50.24 3.14×25=78.50
18、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19、加法交换律:a+b=b+a
20、加法结合律:a+b+c=a+(b+c)
2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22、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略
23、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24、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5、分数化成百分数:
26、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7、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28、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9、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30、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本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
3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32、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33、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34、画线段图:
35、当符合什么条件时,错误才能变成正确?
3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7、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8、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39、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40、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4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42、减法的性质:
43、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44、、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45、、长方体
46、三角形
47、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48、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49、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50、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51、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52、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53、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54、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5、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56、比和比例的意义:
57、圆:*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58、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59、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60、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8)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韦达定理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5、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7、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8、逆定理
9、*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10、*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11、(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1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13、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14、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6、添括号法则
17、整式的运算:
18、普查与抽样调查
19、频数直方图
20、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1、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L=nR
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3、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4、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25、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7、三角形
28、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29、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1、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2、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分线上。
33、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34、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35、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行的直线,必*分第三边。
36、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7、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3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39、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40、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2、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43、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44、构造法
45、几何变换法
46、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47、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8、两条*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49、*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这样我们就说在*面上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50、不等式的解法: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9)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30句菁华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
4、C
5、∠BED∠DFC∠AFD∠DAF
6、证明:
7、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8、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9、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0、垂线段最短。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13、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14、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15、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16、锐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锐角不小于60度。
17、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18、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19、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0、全等三角形
21、用“≌”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25、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2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7、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28、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29、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
30、保持好心态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扩展10)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4、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6、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7、*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9、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0、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1、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12、732732写作10.732。
1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14、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15、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
16、当被除数(不为0)除以一个小于它的数时,商大于1。
17、3或9 的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或9的倍数的数
18、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的一半,*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19、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0、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2、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23、3.85立方米=()立方分米4升40毫升=()升
2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25、20以内的自然数中(包括20),奇数有()偶数有()
26、8÷[14-(9.85+1.07)](2.44-1.8)÷0.4×20
27、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缸内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浸入水中后,水面升到16厘米,求石块的体积。
28、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加快速度用了4小时,他往返一次*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9、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30、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60句菁华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6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50句菁华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数学七年级知识点 50句菁华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50句菁华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5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4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生物考试复习知识点 40句菁华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七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30句菁华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 30句菁华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0句菁华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庆祝生日的祝福语 100句菁华最新质量标语 100句菁华清明节发圈的唯美句子 100句菁华毕业老师评语 100句菁华致闺蜜的句子 100句菁华小暑的高级文案 60句菁华描写心情的语录 60句菁华3月祝福短信 50句菁华发压岁钱祝福语 50句菁华同学录祝福语 50句菁华周末快乐祝福语 50句菁华大*动会入场口号 50句菁华大班老师幼儿评语 50句菁华家长对中学生评语 50句菁华环保口号集合 50句菁华端午节最真的祝福语 50句菁华简单的祝好心情的早安问候语语录大 50句菁华简单的甜蜜爱情语录 50句菁华
给母校的感言 50句菁华迟来的父亲节朋友圈简短祝福语 50句菁华下雪天的心情经典短句 40句菁华六一儿童节的微信简短祝福语 40句菁华关于恋爱的句子 40句菁华关于诚信名人名言 40句菁华各部门岗位职责 40句菁华名侦探柯南名言 40句菁华四大名著的成语 40句菁华小学开学季创意文案 40句菁华植树节宣传横幅标语 40句菁华校园植树节宣传标语 40句菁华牛奶的广告标语 40句菁华经典qq空间正能量语句摘录 40句菁华芒种晚霞文案 40句菁华高考过生日祝福语 40句菁华2021七夕当天一句话高端秀恩爱文案_ 30句菁华2021最火的说说发朋友圈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