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 >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朽木不可雕也。

2、不迁怒,不二过。

3、小不忍则乱大谋。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7、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0、strong>孟子名言

21、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24、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8、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1、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6、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3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3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4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1)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50句菁华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2、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8、《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9、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0、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3、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17、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18、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3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8、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巧言令色,鲜矣仁!

4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4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4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47、“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4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4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50、“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2)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礼之用,和为贵。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有教无类。

6、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4、刚毅木讷近仁。

15、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7、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8、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5、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6、巧言乱德。

27、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3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3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7、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3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3)

——老子孔子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40句菁华

1、听其言而观其行。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4、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7、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0、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4、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5、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9、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3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3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4)

——老子经典名言 50句菁华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8、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7、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28、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29、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3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3、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5、柔弱胜刚强。

36、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7、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4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4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4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4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4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4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4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4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0、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5)

——孔子最著名的名言 40句菁华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有教无类。

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不迁怒,不二过。

8、巧言乱德。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6、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经典语录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9、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扩展6)

——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8、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9、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3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3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2、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33、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5、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3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3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3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4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