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 >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子不语:怪,力,乱,神。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朽木不可雕也。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吾日三省吾身

1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0、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4、其使民也义。

25、放于利而行,多怨。

2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7、不学礼,无以立。

2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9、过,则匆惮改。

3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2、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37、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9、夫子温、良、恭、俭、让。

4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1、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4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6、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7、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4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中的名言4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论语中的名言3

  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论语中的名言4

  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1)

——论语中的名言 60句菁华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君子周急不继富。

5、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10、未知生,焉知死

11、不迁怒,不二过。

12、巧言令色,鲜亦仁!

13、未知生,焉知死?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仁者,其言也切

17、君子有三戒

18、寝不尸,居不容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0、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1、过,则匆惮改。

3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3、巧言令色,鲜矣仁。

3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0、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4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错手足。

44、三思而后行。

45、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4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4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9、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53、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4、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5、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56、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57、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8、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论语中的名言9

  1.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5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论语中的名言3

  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论语中的名言5

  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2)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5、、小人之过也必文。

6、4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7、9 、放于利而行,多怨。

8、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2、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8、邦无道,危行言孙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2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1、巧言令色,鲜亦仁!

2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7、巧言令色,鲜亦仁!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37、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38、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39、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0、佛Z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Z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4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42、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43、不学礼,无以立。

4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8、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4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3)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1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6、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7、不患人之不己知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0、仁者,其言也切

2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寝不尸,居不容。

30、有事弟子服其劳

31、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论语》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3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3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3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38、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39、“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孔子《论语》

40、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论语·雍也》)

4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4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45、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

46、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往事不可追,来世不可待也。

47、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孔子说了:“(如果)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优点),而跟从;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5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

  ——译:孔了说“聪敏而好学,不以向下面的人请教为耻……”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4)

——工作中的座右铭励志名言 50句菁华

1、淡定是一种人生涵养,纯真是一种性格使然。

2、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3、改革决定企业走向,素质决定企业未来。

4、成功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5、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6、胸怀全局.放眼长远,勤勉敬业.忠诚奉献。

7、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8、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9、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10、不论你如何了解一个人,那都是片面的不是全部。

11、尽忠职守,勤奋工作,并且热爱荣耀相信自己的直觉。

12、最惨的破产就是丧失自己的热情。

13、勿自视过高;不要眼高手低;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大才小用。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7、迟做总比不做好。

18、没有土壤,播种也是徒劳。

19、经验是最好的教师。

20、人若有志,就不会在半坡停止。

21、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22、此刻的发奋并不是为了此刻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

23、事业能够考验人,也能够造就人。

24、竞争颇似打网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赛,可以提高你的水*。

25、强者创造事变,弱者受制于上帝给他安排的事变。

26、凡事多长心眼。

27、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28、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撑起来。

29、下对注,赢一次;跟对人,赢一世。

30、你一旦放松自己,就马上落伍

31、不是“我想要”成功,而是“我一定要”

32、斩断退路,把自己逼上悬崖

33、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4、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35、老板只能给一个位置,不能给一个未来。舞台再大,人走茶凉。

36、名声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你不花精力去追求它,它会找上门来,拚命去追求它,它倒会摆起架子来了。

37、如果你喜欢热闹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灵魂感到寂寞,需要用喧嚣来填补心灵世界,如果你喜欢孤独,很可能是因为你内心世界充实丰富,并且不需要旁人介入。

38、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39、幸福不在得的多,而在计较的少。

40、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41、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42、向不同的行业的人吸收新知识-记住要用请教的态度。

43、凡是内心能够想到.相信的,都是可以达到的。

44、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4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孔子

49、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50、人生在世,应该在芬芳别人的同时美丽自己。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5)

——论语摘抄的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6、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9、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0、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4、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19、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3、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4、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2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7、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8、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1、君子担心三件事,没有知识,能不担心吗?

32、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3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4、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7、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3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9、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40、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4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2、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4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5、敏而好学,不止下问。

46、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47、见义不为,无勇也。

4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9、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6)

——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9、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10、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18、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2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26、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9、子曰:今之*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为*矣。

3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3、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3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4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琵琶记)

4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4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0、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7)

——逆境中成长的名言 50句菁华

1、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2、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3、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4、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5、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6、善待他人,体谅他人,热爱生命,努力生活。

7、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8、给你波澜不惊的爱情,陪你看世界的风景,许你一世的欢颜。

9、岁月可以让你的皮肤起皱纹,失去了生命的热情却必然使你的灵魂起皱纹。

10、恐惧自己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

11、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12、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13、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培根

14、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培根

15、人生就是一杯苦茶,越喝越苦慢慢的越来越香甜

16、没有创造的生活不能算生活只能算活着

17、希望本无所谓无,无所谓有,想的多了,也便有了希望。

18、不是要做一个单纯优秀的人,而是要做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19、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20、不对自己残忍的人,就等着别人对你残忍。

21、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问问自己: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22、成功的背后是失败两个字。

23、要用成功的经验解决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24、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务中获得成功。——歌德

25、付出才会杰出。

26、人生如坐公交车,有的人很从容,可以欣赏窗外的景色;有的人很窘迫,总处于推搡和拥挤之中。

27、道德是朵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28、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

29、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30、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31、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32、好的生活就是不瞎想,做得多,要得少,常微笑,懂知足。

33、女人的脸不经近看,男人的心不经细看。有些人,身近了,心也就远了。

34、成长是一篇等待谱写的乐章,等待着我们谱写出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乐符。

35、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36、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37、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38、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39、青年时的失败要比壮年时的胜利,老年时的成功更令人满意。

40、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41、我们没有选择来到世上生活,但有责任为之有所作为。

42、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43、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莫让沮丧取代热心。生命可以价值极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去选择。

44、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

45、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46、生命不要求我们成为最好的,只要求我们做最大努力。

47、勇士是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的。

48、只有困难才能使人显出自己的本色。

49、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50、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8)

——孔子论学习《论语》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9、敬鬼神而远之

10、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11、不患人之不己知

1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17、朽木不可雕也

18、子不语:怪、力、乱、神

19、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0、礼,与其奢也,宁俭

2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2、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23、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4、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5、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6、朽木不可雕也。

2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2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巧言令色,鲜亦仁!

3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2、食不语,寝不言。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0、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论学习《论语》名言名句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9)

——论语学习方法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巧言令色,鲜亦仁!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朝闻道,夕死可矣。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6、父母在这,不远游。游必有方。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食不语,寝不言。

1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6、未知生,焉知死?

17、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利。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3、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3、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6、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3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学过的知识,(由此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了。”

3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译:孔子说:“(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要重复去教他了。”

4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然而只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扩展10)

——论语中的成语和解释 40句菁华

1、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铺直叙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3、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4、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5、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6、惠而不费: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示例:谁知庄大老爷这笔款项情愿报效,只代子弟们求几个保举,更是——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7、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8、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示例: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反义词:废寝忘食。

9、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示例: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近义词:不为已甚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10、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示例: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近义词: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出处〗《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反义词: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1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14、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示例:酒自外入,机繇内泄。悔从醒生,——。(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16、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7、居下讪上: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18、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示例: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0、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1、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例:夏衍《秋瑾传》第三幕:“——,是革命党的本色。”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22、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示例: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23、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示例: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宋·许顗《许彦周诗话》: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

24、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26、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28、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9、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30、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31、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32、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3、年富力强: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34、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35、杀身成仁: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36、驷不及舌: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7、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8、言必有中: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9、言不及义: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40、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