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3 00:00:00
1、中庸: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
2、天:此处“天”既有“自然的天”的意蕴,也有形而上的哲学内涵。命:赋予。
3、不闻:指听不到的事情。
4、发:发动,显现。
5、中:不偏不倚。
6、育:发育成长,生生不息。
7、仲尼:孔子的字。
8、而:古书中“而”与“能”字意义相同。时中:时刻处于中因而能不偏不倚。
9、知:通“智”。过:超过限度。
10、予:我。此指人们自己,非指孔子。知:通“智”。纳:进入、落入。罟(gǔ):古时用来捉鸟、捕鱼的网。擭(huò):古时用于捕兽的笼子,设有机关。陷阱:捕兽时挖的暗坑。
11、回:指颜回,孔子的弟子,字子渊。
12、拳拳:奉行不辍的样子。服膺(yīng):牢记于心。服,放置。膺,胸口。
13、白刃:雪亮的刀刃。蹈:踩。
14、不变塞:不改变穷困时的志向。塞,穷困。
15、至:极致。
16、造端:开始。
17、睨(nì):斜眼看人。
18、夷狄:古时北方中原地区居民以自己为中心,把四方其他民族都看作未开化之民族。东方的部族称作夷,西方的部族称为狄。
19、正鹄(gǔ):箭靶正中的圆心。
20、微之显:鬼神之事本是隐微的,但又是显现于万物的。
21、诚:真实无妄。掩:遮掩,掩盖。
22、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之所。飨(xiǎng):祭祀之一种。此处作动词用。
23、王季:周文王的父亲,名季历,周武王即位时追谥为“王季”。
24、作:这里指创业。述:指继承。
25、壹戎衣:即《古文尚书·康诰》中之“壹戎殷”。据郑注,“壹”通“殪”,诛灭。“衣”当为“殷”。
26、周公:名旦,为周武王之弟,辅佐武王伐纣。成:完成,成就。德:德业。
27、序事:安排行祭礼时的职事。
28、郊:古时冬至祭天为郊。社:古时夏至祭天为社。均为天子祭礼。
29、禘(dì):天子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尝:每年秋天的常祭。
30、布:布列,记录。方策:古时书写用的简牍。
31、柔:怀柔,使归顺。
32、举:复兴,振兴。废国:指诸侯*事废弛的。
33、审:详尽。
34、自诚明:由真诚而领悟道理。自,由。
35、杞:杞国,相传夏禹的后代大都居于此地。
36、覆帱(dào):覆盖。
37、队:通“坠”。
38、肫(zhūn)肫:诚恳的样子。
39、暗然:幽暗的样子。日章:日益彰明。章,通“彰”。
40、輶(yóu):轻车,引申为轻。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1)
——中庸名句 40句菁华
1、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2、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3、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4、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5、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6、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7、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8、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9、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10、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11、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12、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13、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4、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5、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6、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17、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8、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9、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0、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2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2、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23、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2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5、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26、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27、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8、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29、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
30、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31、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32、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3、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34、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35、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6、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37、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3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39、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40、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2)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
1、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贞:正当。孟陬(zōu):夏历正月。
2、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出生。
3、扈(hù):披。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芷:白芷,香草名。
4、搴(qiān):摘。阰(pí):山坡。
5、揽:采。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6、固:本来。众芳:即指下文的椒、桂、蕙、茝等香草,比喻群贤。
7、及:赶上。踵武:足迹。
8、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中情:内心。
9、齌(jì)怒:暴怒。
10、舍:停止。此指停止进谏。
11、“曰黄昏”二句:有些版本无此二句,疑为《九章·抽思》篇中的相似文句所窜入。羌,楚方言发语词。
12、成言:约定。
13、既:本来。难:惮,畏惧。
14、滋:栽种。畹(wǎn):三十亩为畹。
15、树:种植。
16、畦:五十亩为畦。留夷:即芍药。揭车:香草名,花白,味辛。
17、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
18、竢(sì):通“俟”,等待。刈(yì):收获。
19、芜秽:长满荒草,喻人才变质。
20、内恕己:对自己宽容。
21、冉冉:渐渐。
22、法:效法。
23、脩姱:洁净而美好。鞿(jī)羁:自我约束。
24、民心:人心。一说指屈原的用心。
25、众女:喻群臣。
26、谣:诋毁。诼(zhuó):诽谤。
27、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28、错落变化的句子结构
29、“兮”字的普遍使用
30、对比手法的运用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3)
——中庸短句 30句菁华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5、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6、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7、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8、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10、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2、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13、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1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15、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16、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17、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18、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2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1、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22、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3、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4、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25、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
27、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8、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2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4)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
1、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2、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3、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4、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5、与:和。
6、大:非常,十分。
7、待:等待。
8、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9、当涂:当道,当权。
10、以:介词,用。
11、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14、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15、及:到了……的时候。
16、论议:讨论议事。
17、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18、别:离开。
19、元:原本、本来。
20、长:长期。
21、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而别"
22、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古代学官名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的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2、更:重新。 43、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44、更:重新。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48、见事:认清事物。 49、岂:难道。 50、当:应当。 51、益:好处。 52就:归于。
23、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4、已:停止。
25、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26、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27、挺:直。
28、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29、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30、及:到了的时候。
31、更(gēng):重新。
3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3、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3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3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36、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3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8、利足:脚步快。
39、绝:横渡。
40、螯:蟹钳。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5)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
1、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2、静:心不妄动。
3、外:指外表。
4、严:严峻,令人敬畏。
5、润身:修炼自己。
6、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适。胖:舒适之意。
7、《诗》:此指《诗经·卫风·淇澳》。
8、琢、磨:雕琢打磨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研究学问,修养品德。
9、赫兮喧兮:显赫的样子。
10、《诗》:此指《诗经·周颂·烈文》。
11、贤其贤:尊重有贤德的人。亲其亲:亲近亲人。
12、《大甲》:即《太甲》,是《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13、自明:自己去发扬光明的德性。
14、汤:历史上的商汤。盘铭:刻在金属器皿警示语言或是箴言。这里的金属器皿指的是商汤的洗澡盆。
15、其命:在这里指周朝所秉承的天命。维:助词,无意义。
16、畿(jī):指都城和周边地区。
17、穆穆:雍容庄重的样子。
18、犹人:和别人一样。
19、如保赤子:出自《尚书·周书·康诰》。如:与“若”同,好像。指的是作为国君保护老百姓就要像保护自己的婴儿一样。
20、中:指的是达到预期的目标。
21、贪戾:贪婪暴戾。
22、尧舜:古代仁君的代表。率:带领、领导。
23、恕:恕道之意。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
24、宜:适宜,和睦。
25、《诗》:此指《诗经·曾风·鸬鸠》。
26、正:匡正,教正。四国:四方各国。
27、法:效法。
28、《诗》:此指《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29、具:通“俱”。尔:你。瞻:瞻仰、仰视之意。
30、克:能够。配:与……相符。
31、仪:应该。监:警戒,鉴戒。
32、争民:民众互相争斗之意。施夺:抢夺财富。
33、迸:驱逐之意。四夷:东南西北各方之夷。夷是古代东方的百姓。
34、先:优先。
35、退:黜退。
36、大道:常理正道。
37、生:生产。
38、不终:不成功。
39、府库:存放国家贵重器物的地方。
40、盗臣:指盗窃公家财物的家臣。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6)
——小石潭记原文 40句菁华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2、篁(huáng)竹:竹林
3、翠蔓:翠绿的藤蔓。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穿过,透过。
5、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6、居,停留。
7、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8、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9、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10、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12、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其:那。
13、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14、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认为。清,凄清。
1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16、龚古:作者朋友。
17、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9、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0、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21、见:(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22、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23、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24、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25、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26、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27、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28、如鸣珮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29、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30、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31、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32、闻水声,如鸣珮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3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34、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5、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36、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37、情感浓重复杂
3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9、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40、“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句中三个“其”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扩展7)
——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30句菁华
1、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4、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5、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6、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7、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8、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0、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11、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12、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1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14、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1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
17、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1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20、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2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23、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4、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25、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26、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7、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28、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29、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30、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中庸名句 40句菁华傅雷家书原文摘抄 40句菁华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小石潭记原文 40句菁华逍遥游课文原文 40句菁华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0句菁华《三字经》全文原文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琵琶行》 的原文 30句菁华《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逍遥游》课文原文 30句菁华《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30句菁华《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三字经原文与解释 30句菁华中庸短句 30句菁华中庸里的诗句 30句菁华中庸名句经典语录 30句菁华
常用网络爱情语录 400句菁华妈妈生日快乐祝福语 200句菁华形容时间过得快的句子 200句菁华最走心的句子 100句菁华彻底放弃一个人的说说 60句菁华母亲节祝福语暖心文案 60句菁华除夕夜晚的优美句子 60句菁华鼓励坚强的句子 60句菁华鼓励读书的唯美句子 60句菁华520简单的爱情句子 50句菁华女儿小棉袄赞美句子 50句菁华妇女节短信祝福 50句菁华孤单的说说 50句菁华总结的句子 50句菁华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的经典句子 50句菁华描写初雪的优美句子 50句菁华教师节QQ祝福语 50句菁华简短的励志语录 50句菁华
结婚红包上的祝福语 50句菁华贺寿祝福语 50句菁华迎接元旦微信祝福语摘录 50句菁华520朋友圈的说说 40句菁华关于思恋爱人的句子 40句菁华写六月你好的句子 40句菁华工地食堂管理制度 40句菁华感慨的句子说说 40句菁华最新采摘园标语 40句菁华最经典的名人名言摘抄 40句菁华每日心灵寄语 40句菁华清明节思念双亲的句子 40句菁华物业五一祝福短信 40句菁华短歇后语 40句菁华祝福开心的话语 40句菁华端午宣传文案 40句菁华2021年祝福词 30句菁华2021年高考祝福成语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