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

日期:2022-12-02 00:00:00

1、荆州:东汉的一个行政区,领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等八郡,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两省及贵州的东部,州治在南阳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国:指孙权割据的东吴。当时孙权虽未称帝,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所以能称“国”。与:介词,跟,同。邻接:比邻接壤。

2、帝王之资:创造帝王大业的凭借。资,这里是凭借的意思。此:这,指示代词。之:的,结构助词。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3、二子: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g)。刘表不喜欢长子刘琦,把他派到江夏郡去领兵,刘表死后,由刘琮继任荆州牧,兄弟二人矛盾很深。不协:不和。

4、诸:各。

5、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宗室。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被曹操打败,投靠刘表,后来得到诸葛亮辅助,建立蜀汉。赤壁之战时47岁。枭雄:指不甘居人下的杰出人物。枭是一种凶猛的鸟,用来形容人时含有凶猛而不驯服的意思。

6、备:刘备。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协心:团结一心。

7、闻:听说。向荆州:指向荆州进军。

8、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9、备:刘备。南走:向南逃走。走,跑,逃跑。

10、宣:传达,说明。旨:意旨、意图。

11、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殷勤:指情意的真挚恳切。

12、偏在远郡:偏僻,地处边远的州郡。偏,偏僻,作“在”的状语。在,处在。

13、行将:即将。

14、托:托身,依靠。

15、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今山东省沂水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主要谋臣,赤壁之战时年仅28岁。谓……曰:对……说。谓后面不紧接所说的话,曰则与所说的话紧接。

16、北面:面朝北,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侍奉。

17、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18、此乃天也:这是由于天意。

19、非……莫……:除了……没有一个……。以:连词,与,后面省略代词“我”。当:抵挡。

20、轻骑:轻装的骑兵。骑,名词,一人一马叫“骑”。

21、此所谓……者也:这就是常说的……啊。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强弓射出的箭,到射程的末尾,不能穿透鲁地出产的薄绢。弩,一种利用机械发箭的弓。鲁缟,鲁地出产的绢。鲁,山东。缟,未经染色的绢。山东出产的白色生绢,以轻细著名。

22、且:况且,连词。

23、附:归附。逼兵势:“逼于兵势”的省略。

24、执:握。

25、如:像。

26、品:评定。其:代词,代鲁肃自己。名:名望。位:地位。

27、托名汉相: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托名,假托……名义。

28、保:副词,一定。之:代词,代曹军。

29、老贼:指曹操。废汉:废掉汉朝皇帝。自立:自己立自己为皇帝。

30、以实:根据实际情况。校:核对。之:代词,代曹操的军力。

31、且:并且。已久疲:久已疲惫。

32、公瑾:周瑜的字。

33、赞:助,辅佐。

34、邂逅:副词,偶然、万一。不如意:指战事不利。

35、赞军校尉:官名,相当于参谋长。

36、顷之:一会儿,顷刻之间,这个“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

37、炎:通“焰”,火焰。张天:满天。张,扩张、满。

38、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39、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40、流利地朗读课文。

41、多媒体显示自制幻灯片,检查生字读音。

42、提出不懂的问题。

43、“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44、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45、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46、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47、显示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48、火攻这一仗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

49、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50、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1)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

1、险固:险要坚固,指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见《三国志·鲁肃传》)。

2、沃野:肥沃的田野。万里:形容地域很广阔。

3、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宗室。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被曹操打败,投靠刘表,后来得到诸葛亮辅助,建立蜀汉。赤壁之战时47岁。枭雄:指不甘居人下的杰出人物。枭是一种凶猛的鸟,用来形容人时含有凶猛而不驯服的意思。

4、寄寓:寄居。于:介词,在。表:刘表。

5、及:并,并且。说:劝说。使:使之,使他。抚:安抚。表众:刘表的部下。

6、夏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昌市,因为处在夏水注入长江的入口处,所以称为夏口。

7、径迎之:直接去迎接刘备。径,直接。迎,迎接,这里有找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鲁肃改变了去襄阳慰问刘表二子的打算,直接去找刘备。

8、投:投奔,投靠。之:代词,指吴巨。

9、立:使……成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事:指争雄天下的大事。

10、以:连词,从而。济:成就。世业:流传后世的功业。

11、子瑜:诸葛瑾,字子瑜。

12、遁逃:逃避。

13、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14、十万之众:这里指全吴的军队。

15、然:转折连词,然而。新败:指刘备败于长坂的事。

16、败于长坂:指(建安十三年九月),刘备驻樊城,曹操引兵进击,刘备逃跑,至长坂,被曹军追及,刘备大败,连妻子和儿子都丢下了,只带了十几个人逃走。

17、合:集合。江夏:郡名,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刘琦做江夏太守,驻军于此。

18、必蹶上将军:《孙子兵法·军事篇》“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蹶,跌倒、挫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蹶”。上将军,指“主帅”。

19、且:况且,连词。

20、诚能:果真能够。统:率领。

21、群下:群臣。下,臣下。谋之:商量这件事。之,代词,代联刘抗曹这件事。

22、治:治理、训练。

23、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24、动:副词,动辄,常常。辞:借口。以……为……:拿……当作……。

25、且:连词,况且。大势:优越的形势。以:介词,凭借。

26、如:像。

27、下曹从事:各曹从事中最低的官员。曹,古时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从事,“曹”的长官。

28、兵精:军队精锐。足用:物质充足。用,名词,物资。

29、而:同“岂”,怎么。邪:吗。

30、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关西:函谷关以西。

31、不习:不服。

32、禽:捉拿,同“擒”。

33、得:拨给,得到。

34、势不两立:根据情势,双方不能同时存在。势,情势、状况。两,双方。

35、此天以君授孤也: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意思是说,天要让我成功,所以给我配备了这么一个得力的辅弼之臣。

36、因:连词,于是,就。斫:砍。前奏案: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案,几案,长方形的矮桌。

37、诸将吏:各位文武官员。将,武将;吏,文官。

38、罢会:散会。

39、开此议:提出这种主张。开,提出。议,主张。

40、且:并且。已久疲:久已疲惫。

41、表:刘表。极:至多,最多。耳:罢了。

42、自:自然、就。足:完全。制:制服。之:代词,代曹军。

43、挟持:带着、怀着。私虑:私心。

44、难卒合: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卒,突然、一下子,后来写作“猝”。

45、子敬:鲁肃的字。程公:程普,他原是孙坚手下的将军,所以孙权尊称他为“程公”。前发:先出发。

46、当:必定。发:调拨、派遣。人众:部队、人马。

47、资粮:作战物资和粮草。资,物资。

48、以……为……:派……任……。左右督:正副统帅。督,当时军队的统帅。

49、逆:迎,这里是“迎击”的意思。

50、助:协助。画:谋划、筹划。方略:策略。

51、帷幕:帐幕。

52、吏士:下级军官和士兵。立观:站着观看。

53、顷之:一会儿,顷刻之间,这个“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

54、使:派,驱使。羸兵:体弱的兵。负:背。

55、骑:骑兵。乃:才。

56、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57、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8、流利地朗读课文。

59、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60、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2)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

1、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2、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3、均之二策:衡量这两个计策。均,衡量。之,这。

4、奉:捧着。

5、奏:进献。

6、偿赵城:把十五城补偿给赵国。

7、负:倚仗。

8、布衣之交:*民间的交往。古代*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

9、列观(guàn):一般的台观,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见,说明秦对赵使的不尊重。

10、急:逼迫。

11、特:只,只是。

12、舍:安置。

13、广成传(zhuàn):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

14、衣(yì)褐:穿着粗麻布短衣,指化装成*民百姓。

15、嘻:苦笑声。

16、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17、西河外渑(miǎn)池:西河,黄河西边。渑池,今河南渑池。

18、诀:告别。

1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道里,路程。

20、叱:喝骂。

21、靡:倒下,这里指后退。

22、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

23、刎(wě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24、卷甲:卸去铁甲。

25、厚集其阵:交战的队列阵形要重点集中。

26、胥后令邯郸:等以后回到邯郸听赵王的命令。胥,同“须”,等待。按:《索隐》断“胥后令”为一句,认为“邯郸”是“欲战”的误字,并应连下句读为“欲战,许历复请战。”《资治通鉴》则断“邯郸”与“胥后令”连为一句。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引钱大昕的意见说:“‘胥后令邯郸’是五字句。赵都邯郸,谓当待赵王之令也。”

27、距:同“拒”,抵御。

28、病笃:病重,病危。笃,重。

29、书传:书本。

30、即:同“则”。

31、称:称职。

32、易置:撤换。

33、假:代理。

34、见:见解。

35、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将帅出征时,办公机构设在帐幕中,称为幕府。后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员的官署也称为幕府。

36、田畜:种田和畜牧。

37、乃复:一再。

38、勒:组织起来。

39、单于:匈奴的君主称为单于。

40、陈:同“阵”。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3)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率:一律,一概。

2、“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3、与:亲附、亲近。

4、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5、洎:及,等到。

6、智力:智谋和力量。

7、使:假如。

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9、事:侍奉。

10、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

11、劫:胁迫,挟制。

1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13、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15、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17、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18、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9、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20、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21、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2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3、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4、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25、苟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6、惜其[代词,代赵国,它]用武而不终也。

27、苟以天下之[指示代词,这样]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8、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29、惜其用武而不终(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30、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4)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

1、中庸: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

2、天:此处“天”既有“自然的天”的意蕴,也有形而上的哲学内涵。命:赋予。

3、不闻:指听不到的事情。

4、发:发动,显现。

5、中:不偏不倚。

6、育:发育成长,生生不息。

7、仲尼:孔子的字。

8、而:古书中“而”与“能”字意义相同。时中:时刻处于中因而能不偏不倚。

9、知:通“智”。过:超过限度。

10、予:我。此指人们自己,非指孔子。知:通“智”。纳:进入、落入。罟(gǔ):古时用来捉鸟、捕鱼的网。擭(huò):古时用于捕兽的笼子,设有机关。陷阱:捕兽时挖的暗坑。

11、回:指颜回,孔子的弟子,字子渊。

12、拳拳:奉行不辍的样子。服膺(yīng):牢记于心。服,放置。膺,胸口。

13、白刃:雪亮的刀刃。蹈:踩。

14、不变塞:不改变穷困时的志向。塞,穷困。

15、至:极致。

16、造端:开始。

17、睨(nì):斜眼看人。

18、夷狄:古时北方中原地区居民以自己为中心,把四方其他民族都看作未开化之民族。东方的部族称作夷,西方的部族称为狄。

19、正鹄(gǔ):箭靶正中的圆心。

20、微之显:鬼神之事本是隐微的,但又是显现于万物的。

21、诚:真实无妄。掩:遮掩,掩盖。

22、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之所。飨(xiǎng):祭祀之一种。此处作动词用。

23、王季:周文王的父亲,名季历,周武王即位时追谥为“王季”。

24、作:这里指创业。述:指继承。

25、壹戎衣:即《古文尚书·康诰》中之“壹戎殷”。据郑注,“壹”通“殪”,诛灭。“衣”当为“殷”。

26、周公:名旦,为周武王之弟,辅佐武王伐纣。成:完成,成就。德:德业。

27、序事:安排行祭礼时的职事。

28、郊:古时冬至祭天为郊。社:古时夏至祭天为社。均为天子祭礼。

29、禘(dì):天子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尝:每年秋天的常祭。

30、布:布列,记录。方策:古时书写用的简牍。

31、柔:怀柔,使归顺。

32、举:复兴,振兴。废国:指诸侯*事废弛的。

33、审:详尽。

34、自诚明:由真诚而领悟道理。自,由。

35、杞:杞国,相传夏禹的后代大都居于此地。

36、覆帱(dào):覆盖。

37、队:通“坠”。

38、肫(zhūn)肫:诚恳的样子。

39、暗然:幽暗的样子。日章:日益彰明。章,通“彰”。

40、輶(yóu):轻车,引申为轻。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5)

——《离骚》高中课文原文 30句菁华

1、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贞:正当。孟陬(zōu):夏历正月。

2、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出生。

3、扈(hù):披。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芷:白芷,香草名。

4、搴(qiān):摘。阰(pí):山坡。

5、揽:采。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6、固:本来。众芳:即指下文的椒、桂、蕙、茝等香草,比喻群贤。

7、及:赶上。踵武:足迹。

8、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中情:内心。

9、齌(jì)怒:暴怒。

10、舍:停止。此指停止进谏。

11、“曰黄昏”二句:有些版本无此二句,疑为《九章·抽思》篇中的相似文句所窜入。羌,楚方言发语词。

12、成言:约定。

13、既:本来。难:惮,畏惧。

14、滋:栽种。畹(wǎn):三十亩为畹。

15、树:种植。

16、畦:五十亩为畦。留夷:即芍药。揭车:香草名,花白,味辛。

17、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

18、竢(sì):通“俟”,等待。刈(yì):收获。

19、芜秽:长满荒草,喻人才变质。

20、内恕己:对自己宽容。

21、冉冉:渐渐。

22、法:效法。

23、脩姱:洁净而美好。鞿(jī)羁:自我约束。

24、民心:人心。一说指屈原的用心。

25、众女:喻群臣。

26、谣:诋毁。诼(zhuó):诽谤。

27、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28、错落变化的句子结构

29、“兮”字的普遍使用

30、对比手法的运用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6)

——《论语》著名句子及译文 30句菁华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7、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0、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1、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2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2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8、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0、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扩展7)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30句菁华

1、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4、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5、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6、作:建造。

7、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8、辄(zhé):就,总是。

9、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10、寓:寄托。

11、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12、归:聚拢。

13、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yǔ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17、杂然:杂乱的样子。

18、丝:弦乐器的代称。

19、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2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21、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22、已而:随后,不久。

23、归:返回,回家。

24、谓:为,是。

25、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2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27、乐

28、倒装句:

29、判断句:

30、省略句: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