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在我国的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南孟津以下为下游。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高。长江在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

5、黄河泥沙含量很高的原因是:⑴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2)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旦遇到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6、长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的城陵机一段称荆江被誉为“九曲回肠”,

7、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8、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五大淡水湖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9、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

10、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11、青藏地区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P14活动2

12、陆界线:2万多千米

13、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14、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原、华北*原和长江中下游*原等。

15、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1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7、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18、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

19、南北铁路干线主要有五条(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北同蒲—————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20、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21、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耕地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

22、走科技强农之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24、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25、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26、(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7、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盒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28、20xx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20xx年的(7倍)多。

29、我国的硅谷是(中关村)。

30、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31、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32、灾害及成因:华北*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33、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34、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35、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6、人口问题:

37、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语。

3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3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4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3、*各大山脉走向课本图P26图2.6。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5、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四大工业基地

7、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地面*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崎岖不*,石灰岩分布),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纬度),三大*原是东北*原(面积)、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

8、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其次是冬季风的影响。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低于0℃,有冰期;该线以南高于0℃,无冰期。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是新疆吐鲁番;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9、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也是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南京位于湿润地区,北京位于半湿润地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景观也存在差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10、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11、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1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13、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14、地理位置:(图6.3 p19)

15、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16、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17、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18、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9、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20、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1、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22、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2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4、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5、亚热带季风气候

26、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带

27、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28、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29、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30、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31、亚洲经济发展不*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家。

3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33、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34、地形:青藏地区*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35、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

36、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它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第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就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37、*各大山脉走向课本图P26图2.6。

38、*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全长19千米,1984年建成。

39、*四大工业基地

40、气候:*北方地区主要是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初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40句菁华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3、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4、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少生、优生、晚婚、晚育。

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8、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9、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10、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河流经省份共有8个(自西向东):青海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最终流入渤海。

11、*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1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13、(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14、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5、土地国家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6、*是一个,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17、海洋水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淡水资源仅占2.5%。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资源中,只有0.3%人类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层地下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冰川及两级地区。

18、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9、轻重工业区别:轻工业主要为生产日用品、玩具、文教用品等,重工业主要为加工工业、资源开采及冶炼、机械制造、农药化肥、修理工业等产业。

20、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1、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22、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23、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24、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8、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1、我国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3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河套*原和宁夏*原。

33、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

34、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35、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36、长江中下游*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37、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

38、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如“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分泌出人们需要的某种物质”。可节省建厂房和买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39、东北三省是新*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工业的摇篮”。

40、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2、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3、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4、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5、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6、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8、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9、地球运动的特点:

10、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11、大气的受热过程

12、大气垂直运动和水*运动的成因

13、天体:

14、典型的季节现象

15、*流层的特点:

16、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17、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18、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19、气温年较差:

20、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行;

21、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2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24、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26、温室效应

27、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8、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29、产生地方时

30、使物体水*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31、地球呈椭球体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3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33、全球气候变暖

34、*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35、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36、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37、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38、特产:

39、采矿业;

40、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2、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3、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5、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6、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7、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8、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9、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10、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1、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12、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13、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15、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16、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18、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19、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20、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29、温室效应

21、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22、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23、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24、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25、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2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27、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28、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29、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30、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31、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32、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33、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34、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5、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根本因素)

36、描述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图)

37、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38、三圈环流:(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

39、亚欧大陆*气候差异:会考纲要

40、台风(热带气旋):西北太*洋频率强度;灾害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点 40句菁华

1、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行列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认识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每个汉字都应做到读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并能准确地书写、运用。

4、虽然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愿意息事宁(níng)人,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7、《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母大虫”顾大嫂(2)“一丈青”扈三娘(3)“母夜叉”孙二娘。

9、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10、《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11、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者,打虎武松也。

12、《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武松的*生绝学。

13、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4、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5、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16、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17、填空写笔画名称:

18、把下列字按结构分类:

19、把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 裹 渺 脊 册 恢 魄 拓 盎 妆 巍 傣 抑 琼

20、查找班级中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练习。

21、组织自改、小组改错字的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改错字的积极性和能力。

22、他受上级的差(chāi)遣来到这所城市工作。

23、在这个场(chánɡ)院里,叔叔每天做的就是不停地翻晒粮食。

24、在诗中的第一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是所感。

25、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26、“你怎么对待什么事情都这么淡薄(bó)啊?一点都不热情,一点积极性都没有。”老师严肃地说。

27、本诗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28、《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29、《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0、《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1、《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2、《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3、《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34、《小儿垂钓》胡令 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5、《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7、《马诗》[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8、《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9、《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0、《浣溪沙》[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4、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负极:2H2—4e—=4H+正极:O2+4 e—4H+ =2H2O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负极:2H2+4OH——4e—=4H2O正极:O2+2H2O+4 e—=4OH—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燃料)和氧气(氧化剂)。

5、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

6、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8、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9、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10、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11、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2、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1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4、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15、※注意:

16、浓度对化学*衡移动的影响

17、压强对化学*衡移动的影响

18、勒夏特列原理(*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9、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20、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

2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2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

23、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

2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5、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6、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14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27、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8、熟石灰、消石灰:Ca(OH)213.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29、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15.绿矾:FaSO4·7H2O16.干冰:CO2

30、石英:SiO224.刚玉:Al2O325.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

31、铜绿、孔雀石:Cu2(OH)2CO330.菱铁矿:FeCO331.赤铜矿:Cu2O

32、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33.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33、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34、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36、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37、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38、物质的量浓度.

39、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40、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衡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0句菁华

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b—太*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c—濑户内海

2、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洋火山地震带。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3、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4、气温分布规律:

5、降水分布规律:赤道最多,南北回归线附近(如撒哈拉沙漠)和两极最少(P65图4—12)

6、影响气候的因素:

7、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8、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9、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多山 )的国家,(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10、我国地势的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1、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地方是( 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 尼泊尔)交界处,海拔( 8844.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

12、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 高原山地 )气候。

1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火烧寮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托克逊)。

1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和( 季风气候显著 )两个主要特征。

1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 ),全长( 6300千米 ),是我国长度( 最长 )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 最广 )的河流,还是我国( 水量 )最大的河流。

16、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和“九曲回肠”的。

17、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巴颜喀拉山脉 ),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 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8、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 河口 )、( 桃花峪 )。

19、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0、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21、亚洲经济发展不*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家。

22、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3、欧洲西部地形以*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24、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5、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6、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27、美国的农业具有区域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28、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29、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30、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8)

——*地理知识 30句菁华

1、*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2、*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3、*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的内海。

5、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6、东面同*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7、西面同*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8、西南面同*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9、河南是*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遣址。

10、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右图)。

11、宁夏*自治区,位于*的西北部,人民*所在地是银川市。

12、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

13、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14、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所在地是西宁市。

15、*自治区位于*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左图为*布达拉宫。

16、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所在地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夏季气温高,有“火炉”之称。

17、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经全省,所以简称“湘”,人民*所在地是长沙市。

18、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所以简称“赣”。人民*所在地是南昌市。

19、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它简称“皖”,人民*所在地是合肥市。

20、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的山东省,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所以简称“鲁”。

21、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22、台湾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过去的,通用普通话和闽南话,风俗习惯和闽南差不多。67、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人民*所在地南宁市。区内的桂林、阳朔一带是世界闻名的景旅游区,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23、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处,简称“沪”,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中心、贸易中心。

24、重庆市,简称“渝”,是*四大直辖市之一,它是长江上游

25、广东省位于*南部,毗邻港澳,是*通往东南亚、大洋州、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简称“粤”。

26、*是*人口数量最少的省(区)。

27、**把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8、汉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29、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约481万,喜赛马、射箭、摔跤。“蒙古包”是他们居住的房子。

30、藏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人口约459万。左图为现代*。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