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原(南亚冲积*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雅鲁藏布_)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4、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

5、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水量达,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6、鄂毕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7、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8、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淡水湖);

9、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10、地下水异常谚语

11、地光、地声

12、行驶的车辆如何应急?

13、楼房内人员如何应急?

1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量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15、四大洋面积:太*洋(渐小)、大西洋(渐大)、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是北冰洋;所处纬度的是北冰洋。

16、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可引起海陆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交界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属于板块碰撞处;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处。

17、海底地形: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大陆隆、海沟、洋盆、海岭。

18、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19、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20、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21、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22、特产:

23、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24、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25、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26、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27、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28、长_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_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29、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30、六大板块中,亚洲的*半岛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31、“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3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33、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4、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5、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6、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7、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38、区域地图的训练。

39、特点:

40、日界线大致与180度经线一致。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扩展1)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机场

2、航运

3、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4、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5、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6、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7、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8、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其次是冬季风的影响。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低于0℃,有冰期;该线以南高于0℃,无冰期。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是新疆吐鲁番;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10、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11、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也是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南京位于湿润地区,北京位于半湿润地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景观也存在差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12、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15、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16、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7、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8、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9、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0、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21、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2、我国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连的主要铁路线是哈大线。

23、我国四大牧区主要有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牧区。

24、我国林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人工林)

25、世界的气候

26、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7、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28、水土流失的危害

29、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0、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3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32、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33、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4、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35、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36、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37、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38、(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39、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0、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扩展2)

——初一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圆弧(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圆形。

2、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4、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5、国际上习惯把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30—60度;60—90度。

7、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8、产生的现象:①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②昼夜更替

9、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太阳照射地球;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10、时间:一年。

11、15、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1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14、极圈:66。5度;回归线:23。5度。

15、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16、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17、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不一样。

18、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山顶用表示

19、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0、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

2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2、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23、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24、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25、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26、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并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红海扩大、地中海缩小、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不断升高的原因。P39

27、读图识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P19

28、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擦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29、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0、东西半球的划分:

31、地球的自转:

3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3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4、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35、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6、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37、陆地地形包括*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38、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原。

39、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40、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扩展3)

——八年级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30句菁华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6、理解科学探究

7、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8、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9、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

10、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11、动物的行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12、生物的多样性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植物(如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

13、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14、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15、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16、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17、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33、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18、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19、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2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21、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22、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23、社会行为的特征:

24、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25、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6、生物防治。

27、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28、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29、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30、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扩展4)

——中考复习资料 60句菁华

1、蓝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3、指示剂的使用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5、质子数和电子数都分别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6、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K、Ca、Na例外。将K、Ca、Na放入可溶性的盐溶液中.它们并不能与盐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是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把金属钠放入到CuS04溶液中,则发生化学反应: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7、可燃物燃烧要具备两个条件:①与02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部必须要有O2参加。如H2点燃后在Cl2中燃烧的反应就没有02参加。

8、酸溶液中一定含有H+,其溶液一定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中一定含有H+,但其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04==Na++H++SO42-。其溶液因含有H+而呈酸性.但它是盐溶液。

9、盐中一定含有酸根阴离子.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铵盐。

10、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02、KCl03都不是氧化物。

11、初中的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从课本入手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先搞清楚,由于时间比较紧张了,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多看看自己模糊不清的概念

12、根据专题做一些相关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之前的复习,在基础复习过后做综合性的练习效果比较好

13、循环复习。知识的积累到位了,复习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温故而知新”,尝试在复习的过程中,记录自己新的所得,这样可以不断进步。

14、酸碱指示剂

15、每天要坚持听录音、跟读初三的英语课文,在听读过程中留意单词拼写、重点词汇与句型以及需要掌握的语言点,从而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

16、临近中考时,家长和学生都会越来越担心到时候能否考好,所以也往往容易急躁和焦虑。作为家长很有必要帮助自己和孩子调整好心态。只有这样,学生在中考的考场上才能无所畏惧,信心百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17、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土”着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18、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19、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0、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21、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22、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法律,树立可持续发展有意识。

23、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24、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5、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26、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7、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8、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9、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30、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31、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32、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33、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4、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5、生铁/钢:(Fe)

36、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37、甲烷 (CH4):沼气

38、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39、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40、NaCl(KNO3):蒸发溶剂

41、O2:分离液态空气

42、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43、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4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46、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47、在饱和溶液中:

48、《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陋室铭》等。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借“陋室”,表达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9、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由于中世纪,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以至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辉煌黯然失色乃至湮没,封建教会对人的思想禁锢,使欧洲文化发展陷于停顿)的控制,要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50、含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51、时间与范围:14世纪首先兴起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52、作用:*了人们两方面的思想,一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二是对自然界的认识。

53、新航路开辟与*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54、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55、倒数

56、科学记数法

57、分式的性质

58、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59、同类二次根式

60、一元二次方程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扩展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连接五大河(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2、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3、崇尚节俭;

4、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5、手工业

6、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7、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8、吐蕃的风俗习惯

9、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10、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11、绘画阎立本

12、契丹的兴起

13、北宋的建立

14、西夏的建立

1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16、抗金英雄:岳飞 郾城大捷

17、世纪初期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到中都南宋汉族1127 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

18、丝织业水*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

19、海外贸易的发展

20、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1、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22、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23、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 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4、繁华的大都,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意大利旅行 家马克﹒波罗的《马克·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25、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26、指南针的应用

27、火药的应用

28、绘画

29、北*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30、明成祖加强统治:

3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32、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和亚非各国 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3、倭寇骚扰*沿海

34、明朝后期(1624 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35、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71 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 回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6、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 年)

37、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8、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39、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 19 世纪中期初 步形成。

40、绘画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徐渭:善于泼墨"扬州八怪"


地理高考复习资料 40句菁华(扩展6)

——高一语文复习资料 40句菁华

1、风华正茂

2、容销金镜

3、历历在目

4、汗流浃背

5、自怨自怜

6、怨天尤人

7、恪尽职守

8、战战兢兢

9、忐忑不安

10、瞠目结舌

11、不啻惊雷

12、势不两立

13、望洋兴叹

14、举一反三

15、安土重迁

16、含辛茹苦

17、危言危行

18、轩然*

19、耿耿于怀

20、每况愈下

21、责无旁贷

22、无独有偶

23、一丘之貉

24、退避三舍

25、厉兵秣马

26、谈笑风生

27、风驰电掣

28、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29、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3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31、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32、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33、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3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35、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6、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37、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38、强化能力。

39、至于顿丘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40、名词用作动词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