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2 00:00:00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巧言令色,鲜矣仁!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7、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10、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1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
1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
1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
1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15、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16、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3、其使民也义。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语》
28、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论语》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论语》
30、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论语》
3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33、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34、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3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3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4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42、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43、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44、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45、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4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4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4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1)
——孔子的语录 60句菁华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9、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10、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11、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1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1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
14、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
1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1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17、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摘孔子《论语》
18、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19、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
21、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22、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3、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7、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8、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1、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33、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3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3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4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论语》
4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4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44、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4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4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4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4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0、当仁不让于师。
5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2、《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4、礼之用,和为贵。
5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6、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57、《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58、爱情《论语》:短信传情,不亦悦乎?有爱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关心常相伴,不亦知己乎?子曰:手机一响,胜过玫瑰千朵,爱你没商量!
5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2)
——孔子语录 50句菁华
1、克己复礼,为仁。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6、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7、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1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1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1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为*矣。——摘孔子《论语》
16、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17、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1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
2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解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说:“没想到《韶》乐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啊!”
2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2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2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7、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30、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2、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3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3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3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7、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2、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4、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7、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4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4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3)
——孔子的经典语录 50句菁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圣则吾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有教无类。
9、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2、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3、求仁仁,又何怨。
1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5、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7、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2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2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7、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3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34、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3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3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3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39、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0、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4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4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3、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4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45、君子*之美。《论语·颜渊》
4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48、克。伐。怨。欲。
49、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0、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4)
——孔子的名言 50句菁华
1、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6、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日》
7、十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1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12、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1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5、见得思义。
16、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21、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2、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卫灵公》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5、不迁怒,不贰过。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7、当仁,不让于师。
28、吾日三省吾身。
2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
30、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3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32、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3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6、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7、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孔子语录
3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3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
40、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4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42、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43、割鸡焉用牛刀。——孔子
4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45、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4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4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8、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
49、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5)
——孔子名人语录摘抄 50句菁华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名句
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语录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名言
6、巧言令色,鲜矣仁!
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名言
1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名句
20、过,则匆惮改。——孔子名句
21、不迁怒,不二过。
22、听其言而观其行。
2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名句
2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6、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孔子名言
27、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8、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9、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语录
3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31、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32、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3、言事死如事生
34、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录
35、“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6、《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7、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
38、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
39、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40、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4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43、晏*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44、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45、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6、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名句
47、犁牛之子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48、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49、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50、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6)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50句菁华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7、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10、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12、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5、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16、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0、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21、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2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3、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24、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5、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6、礼之用,和为贵。
27、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乐也。
2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29、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30、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31、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32、朝闻道,夕死可矣。
3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34、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9、予独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0、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41、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4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4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4、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45、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48、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49、所听者信也,而听尤不可信,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50、诗之美,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7)
——孔子语录附释文 40句菁华
1、译文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2、译文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3、译文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4、译文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译文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6、译文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7、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8、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11、译文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13、译文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1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17、译文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1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20、译文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2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22、译文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23、译文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4、译文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2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27、译文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29、译文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30、译文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32、译文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33、《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34、译文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35、译文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6、译文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37、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38、译文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9、译文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40、译文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孔子的语录 50句菁华(扩展8)
——论语孔子的语录 40句菁华
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11、“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孔子 《论语》
1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8、见得思义。
19、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0、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2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0、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31、好学而不贰。—《左传》
3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3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3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3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8、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3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4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孔子语录 100句菁华孔子经典语录 100句菁华孔子的语录 60句菁华孔子的经典语录 60句菁华名人孔子的名言 50句菁华孔子经典语录 50句菁华孔子的名言 50句菁华孔子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孔子语录 50句菁华孔子的励志名言 50句菁华孔子教育的名言 50句菁华孔子名人语录摘抄 50句菁华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50句菁华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50句菁华孔子的论语名言 50句菁华孔子的歇后语 50句菁华孔子的经典语录 50句菁华孔子礼仪名言 50句菁华孔子名言 50句菁华孔子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孔子励志名言 50句菁华孔子诚信名言 50句菁华读书的孔子名言 50句菁华2022精选孔子的语录大全 40句菁华孔子论语孔子经典语录 40句菁华孔子语录翻译 40句菁华孔子语录附释文 40句菁华论语孔子的语录 40句菁华2022精选孔子语录 30句菁华
圣诞节朋友圈文案 200句菁华中秋节发朋友圈句子 150句菁华散文优美句子摘抄 150句菁华撩人的句子 150句菁华描写春天的好句 150句菁华常用唯美心情语录摘录 100句菁华劳资员岗位职责 60句菁华心情低落发朋友圈的说说 60句菁华最新经典签名 60句菁华下雪的唯美句子简短 50句菁华圣诞节温馨祝福语 50句菁华感人短信生日祝福语 50句菁华抖音很火的女网名 50句菁华描写月光的句子 50句菁华新年的祝贺词 50句菁华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结婚祝福语 50句菁华服务宗旨标语 50句菁华毕业典礼祝福语简短 50句菁华
给30岁女人生日祝福语 50句菁华考上大学祝福语 50句菁华自己生日快乐文案 50句菁华qq签名霸气超拽 40句菁华借雪抒情的诗句 40句菁华告别三月,迎接四月的说说 40句菁华圣诞节祝福语送客户 40句菁华小暑到来祝福语 40句菁华描写春天的花朵的句子 40句菁华有关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注塑车间规章管理制度 40句菁华清明节缅怀袁隆*句子 40句菁华班主任评价语录 40句菁华赞美建党百年句子 40句菁华酒店宣传口号 40句菁华2020搞笑短语 30句菁华2021教师节感恩老师最暖心一段话大全 30句菁华2022年关于重阳节的优美句子文案 30句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