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句子 >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

日期:2022-12-03 00:00:00

1、倒数 (1)0没有倒数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

2、立方根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乘法

5、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6、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7、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8、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9、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0、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1、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12、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3、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1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15、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7、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8、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9、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2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22、倒数

23、*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4、*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5、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26、求几何概率:

27、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8、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9、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30、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31、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32、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35、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3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37、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38、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39、分裂再凑整数加法;

40、比如;77+8=85,先把“8”分裂成“3”和“5”;那么就是77+3+5=85;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5、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7、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9、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10、不同点:

1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2、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3、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14、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5、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6、*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17、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18、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9、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20、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21、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3、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4、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5、“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6、*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7、*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28、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29、定义——垂直并且*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0、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2、性质

3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34、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3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7、*行线的判定:

38、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相反数

2、立方根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4、加法

5、乘法

6、科学记数法:

7、横轴、纵轴、原点: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8、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9、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10、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

11、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2、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13、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14、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1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6、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17、*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18、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19、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20、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2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2、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3、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25、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 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6、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27、应用:行程问题:s=v×t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28、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9、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0、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31、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32、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33、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34、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35、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6、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37、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38、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39、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40、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1 正数与负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3、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5 有理数的乘方

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6、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7、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8、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9、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0、有理数除法法则

1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13、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14、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15、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6、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17、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18、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19、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0、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2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2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2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4、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5、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26、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中,a叫底数,叫做指数。当看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27、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8、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9、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2、生物圈的范围: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4、物质和能量沿着

5、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6、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7、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8、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9、植物的四大组织:

10、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1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3、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4、生物的分类

15、食物链:植物→虫→青蛙→蛇→鹰

1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17、多莉羊的例子p53;

18、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19、苔藓植物对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0、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21、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2-83,84)

22、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23、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24、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27、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8、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

29、提出问题

30、作出假设

31、得出结论

32、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3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3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各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7、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38、花的结构(课本102)

39、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40、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41、芽中有分生组织,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幼苗形成后,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成,花由花芽发育而成。

42、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43、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44、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45、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46、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47、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48、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49、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50、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51、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52、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5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54、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55、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56、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7、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58、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59、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60、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扩展5)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态度决定一切

2、不强调进步

3、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4、用恰当词浯填空。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6、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7、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1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13、从炼字角度赏析“潮**阔,风正一帆悬”。

14、本诗是韩愈写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15、“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16、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17、“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18、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19、“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2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被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22、以春景喻冬雪,堪称“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2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

25、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6、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7、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2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2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30、用原文填空。

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2、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33、支点法

34、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35、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36、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37、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38、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39、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40、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41、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

4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3、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44、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45、视死如归

46、涉猎:粗略地阅读。

47、非复:不再是

48、见事:认清事物

4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扩展6)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4、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6、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7、*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9、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0、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1、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12、732732写作10.732。

1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14、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15、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

16、当被除数(不为0)除以一个小于它的数时,商大于1。

17、3或9 的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或9的倍数的数

18、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的一半,*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19、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0、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2、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23、3.85立方米=()立方分米4升40毫升=()升

2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25、20以内的自然数中(包括20),奇数有()偶数有()

26、8÷[14-(9.85+1.07)](2.44-1.8)÷0.4×20

27、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缸内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浸入水中后,水面升到16厘米,求石块的体积。

28、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加快速度用了4小时,他往返一次*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9、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30、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 | 句子 | 文案 | 成语 | 文案| 句子|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合同范本 | 工作报告 | 活动策划鄂ICP备2022017863号-1